《中醫詞典》解釋「火鬱」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火鬱病證及治療

火鬱是一種病證,屬於五鬱之一,又稱為心火怫鬱。症狀主要表現為全身不適、少氣、咽喉腫痛、口乾舌苦、脘腹疼痛、目赤頭暈、煩悶懊憹、潮熱顴紅、咳嗽痰喘、身生疿瘡等。《素問.六元正紀大論》和《雜病源流犀燭》都有相關的記載。

火鬱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情志不遂、飲食不節、勞倦過度以及外感六淫。其中,情志不遂可導致肝氣鬱結,進而引發心火上炎;飲食不節則可能造成脾胃積熱,上蒸於心;勞倦過度會耗損心陰,引起心火內生;而外感六淫則可導致心火鬱結。

治療火鬱的方法主要是以疏肝解鬱和清心瀉火為主。常用的方劑包括發鬱湯、發火湯以及通火湯等。

發鬱湯的組成包括柴胡、黃芩、半夏、生薑、大棗和甘草。柴胡可疏肝解鬱,黃芩可清熱瀉火,半夏可降逆止嘔,生薑可溫中散寒,大棗可補中益氣,甘草可調和諸藥。此方適用於火鬱證,症狀包括胸脅脹滿、心煩不寐、口乾咽燥、便祕以及小便黃赤等。

發火湯的組成包括黃連、黃芩、赤芍、丹皮、生地、當歸、川芎、白朮、茯苓和甘草。黃連和黃芩可清熱瀉火,赤芍和丹皮可活血化瘀,生地和當歸可養血滋陰,川芎、白朮和茯苓可健脾利濕,甘草可調和諸藥。此方適用於火鬱證,症狀包括心煩不寐、口乾咽燥、潮熱盜汗、舌紅少苔以及脈細數等。

通火湯的組成包括大黃、芒硝、黃連、黃芩和甘草。大黃和芒硝可瀉火通便,黃連和黃芩可清熱瀉火,甘草可調和諸藥。此方適用於火鬱證,症狀包括胸脅脹滿、心煩不寐、口乾咽燥、便祕以及小便黃赤等。

預防火鬱的方法包括保持良好的心情、注意飲食清淡、適當安排勞逸、注意保暖以及定期體檢等。

火鬱是一種常見的疾病,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帶來嚴重後果。因此,大家應該重視火鬱的預防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