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火鬱」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3-11-20

名詞介紹


火鬱,病證名。五鬱[1]之一。心火怫鬱[2]之症。出《素問.六元[3]正紀大論》。《雜病源流犀燭》卷十八:「火鬱之病,為陽為熱,臟應心,腑應小腸[4]三焦,主在脈絡,傷在陰分。」證見全身不適,少氣,咽喉腫痛[5]口乾舌苦[6],脘腹疼痛,目赤頭暈,煩悶懊憹潮熱顴紅,咳嗽痰喘,身生疿瘡等。火鬱發之,可用發鬱湯發火湯或通火湯等方治療。

火鬱是指心火鬱結不散所致的病證。其主要臨床表現為全身不適,少氣,咽喉腫痛,口乾舌苦,脘腹疼痛,目赤頭暈,煩悶懊憹,潮熱顴紅,咳嗽痰喘,身生疿瘡等。

火鬱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 情志不遂:情志不遂,肝氣鬱結,可導致心火上炎,形成火鬱。

  2. 飲食不節:飲食不節,過食辛辣肥甘之品,可導致脾胃積熱,上蒸於心,形成火鬱。

  3. 勞倦過度:勞倦過度,耗傷心陰,可導致心火內生,形成火鬱。

  4. 外感六淫:外感六淫,侵襲人體,可導致心火鬱結,形成火鬱。

火鬱的治療,以疏肝解鬱清心瀉火為主。可用發鬱湯、發火湯或通火湯等方治療。

發鬱湯由柴胡黃芩半夏生薑大棗甘草組成。柴胡疏肝解鬱,黃芩清熱瀉火,半夏降逆止嘔,生薑溫中散寒,大棗補中益氣,甘草調和諸藥。本方適用於火鬱證,症見胸脅脹滿,心煩不寐,口乾咽燥,大便秘結小便黃赤等。

發火湯由黃連、黃芩、赤芍、丹皮、生地、當歸川芎白朮茯苓、甘草組成。黃連、黃芩清熱瀉火,赤芍、丹皮活血化瘀,生地、當歸養血滋陰,川芎、白朮、茯苓健脾利濕,甘草調和諸藥。本方適用於火鬱證,症見心煩不寐,口乾咽燥,潮熱盜汗舌紅少苔,脈細數等。

通火湯由大黃芒硝、黃連、黃芩、甘草組成。大黃、芒硝瀉火通便,黃連、黃芩清熱瀉火,甘草調和諸藥。本方適用於火鬱證,症見胸脅脹滿,心煩不寐,口乾咽燥,大便秘結,小便黃赤等。

火鬱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 保持良好的心情,避免情緒激動。

  2. 飲食清淡,少食辛辣肥甘之品。

  3. 勞逸結合,避免過度勞累。

  4. 注意保暖,避免受寒。

  5. 定期體檢,及早發現和治療疾病

火鬱是一種常見的疾病,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後果。因此,大家一定要重視火鬱的預防和治療。

參考資訊


  1. 五郁_五郁的治疗_医学百科

  2. 怫鬱 的意思、解釋、用法、例句 - 國語辭典

  3. 连中六元 - 百度百科

  4. 小肠(人体器官)_百度百科

  5. 喉咙肿痛该怎么办? - 知乎

  6. 口苦的原因和治疗方法_早上起来口苦_口苦是怎么回事_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