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醫典籍《活幼心法》的簡介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活幼心法,是明代聶尚恆所著的兒科著作,又稱《活幼心法大全》。全書共九卷,其中卷一至卷六講述了痘科,包括痘疹的病原、不同階段的發病特點、症狀以及治療方法。作者在此部分中提出了獨到的學術見解。卷七記錄了作者治療痘疹的醫案,卷八論述痧疹,卷九探討了兒科驚風、吐瀉等其他類型的疾病。這本書在後世的兒科學界中受到重視,特別對痘疹專著產生了重大影響。現在有多種近代版本的刊本。

卷一 痘疹論 痘疹的發展可以分為初起、漸長、漸變、漸脫、漸收和漸平等六個階段。初起時,痘疹像粟粒一樣,紅紅腫脹,稍微癢痛。經過一兩天,漸漸變大,顏色變深,形狀像粟米。經過三四天,疹子漸漸變黑,像麻子一樣大。經過五六天,疹子逐漸脫落,大小像米粒。經過七八天,疹子逐漸收口,像小豆一樣大。經過九十天,疹子逐漸平復,大小像麻子。

痘疹的發病原因可以分為內因和外因。內因是由於人體的正氣不足所致,外因是由於受到天氣等外在因素的影響。當人體的正氣不足時,容易受到外邪的入侵,導致痘疹的發生。天氣的寒熱、乾濕和風雨等因素也會影響人體的正氣,進而引發痘疹的發生。

治療痘疹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辨證施治。如果是由於內因引起的痘疹,可以使用補益脾胃、扶正祛邪的方法進行治療。如果是由於外因引起的痘疹,可以使用清熱解毒、疏風散邪的方法進行治療。

預防痘疹需要注意調節飲食和作息,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增強自身的抵抗力。如果有家人患有痘疹,應該注意隔離,避免交叉感染。

卷二 痘疹辨證論治 治療痘疹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辨證論治。根據不同的症狀和體徵,可以將痘疹分類為風熱痘、濕熱痘、血熱痘、陰虛痘和陽虛痘等不同類型。

風熱痘的症狀包括發熱、頭痛、咽喉腫痛、口乾舌燥、大便乾燥和小便黃赤。治療時,可以使用銀翹散、桑菊飲等清熱解毒、疏風散邪的藥物。

濕熱痘的症狀包括發熱、頭痛、身體感覺重、胸悶、腹脹、大便溏泄和小便黃赤。治療時,可以使用茵陳蒿湯、龍膽瀉肝湯等清熱利濕、疏肝解毒的藥物。

血熱痘的症狀包括發熱、面紅、眼睛紅腫、口渴、舌頭紅腫和脈搏洪大。治療時,可以使用犀角地黃湯、大青龍湯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藥物。

陰虛痘的症狀包括發熱、口乾、咽乾、舌頭少津液、脈搏細數。治療時,可以使用六味地黃丸、知柏地黃丸等滋陰降火、生津潤燥的藥物。

陽虛痘的症狀包括發熱、怕冷、四肢冰冷、腰膝酸軟、舌苔淡白和脈搏沉細。治療時,可以使用附子溫陽湯等溫補陽氣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