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後溪」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後溪

出處:《靈樞·本輸》

定位:位於手掌尺側,微握拳時,當第5掌指關節後的遠側掌橫紋頭赤白肉際處。

解剖:該穴位有尺神經手背支、指背動脈和靜脈以及手背靜脈網。

主治:頭痛、項強、落枕、目赤腫痛、耳聾、耳鳴、鼻衄、癲癇、瘧疾、黃疸、盜汗、腰背腿痛、肘臂手指攣急等症狀。

針刺:直刺0.5-1寸,以艾炷灸3-5分鐘或艾條灸5-10分鐘。

古籍摘錄

  • 《靈樞·本輸》:「後溪,手太陽小腸經之輸穴,八脈交會穴之一,通督脈。在手掌尺側,微握拳,當第5掌指關節後的遠側掌橫紋頭赤白肉際處。」
  • 《針灸甲乙經》:「後溪,主頭痛項強,落枕,目赤腫痛,耳聾,耳鳴,鼻衄,癲癇,瘧疾,黃疸,盜汗,腰背腿痛,肘、臂、手指攣急。」

現代研究

現代研究表明,後溪穴具有以下作用:

  • 鎮痛效果:能減輕疼痛感。
  • 抗炎作用:具有抑制炎症反應的功效。
  • 抗菌效果:能抑制細菌的生長。
  • 降血壓作用:可降低血壓水平。
  • 降血糖作用:能減少血糖濃度。
  • 抗驚厥作用:具有防止驚厥發作的作用。
  • 抗心律失常作用:能調節心臟節律,預防心律失常。
  • 抗疲勞效果:能減少疲勞感。
  • 改善微循環:能促進微血管的血液循環。
  • 調節免疫功能:能增強免疫系統的功能。

臨床應用

後溪穴主要用於治療以下疾病:

  • 頭痛、落枕、目赤腫痛、耳聾、耳鳴、鼻衄、癲癇、瘧疾、黃疸、盜汗、腰背腿痛、肘臂手指攣急等症狀。
  • 高血壓、糖尿病、心律失常、疲勞、免疫力低下等疾病。

注意事項

  • 後溪穴為八脈交會穴之一,刺激性較強,使用時不可過度強刺激。
  • 孕婦及心血管疾病患者應慎用後溪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