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醫典籍《寒溫條辨摘要》的簡介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寒溫條辨摘要

寒溫條辨摘要,又名《瘟疫條辨摘要》,是清代楊璇和陳良佐原著所著的一部溫病著作。該書分為兩卷,第一卷主要論述溫病與傷寒的區別,第二卷則分述多種溫熱病證治。

楊璇是清代一位知名醫學家,曾任廣東惠州府醫官,並著有《醫學三字經》等書。陳良佐是楊璇的學生,曾任廣東惠州府醫學訓導,並著有《醫學三字經集註》等書。

該書對後世溫病學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第一卷中關於溫病與傷寒的區別論述,對後世溫病學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第二卷中所分述的多種溫熱病證治,也為臨床提供了重要的參考。

現存的初刻本等十餘種清刻本及1941年上海醫學書局鉛印本等。如果您想了解溫病學,這本書是您不容錯過的參考書之一。

卷一:論寒溫之辨

寒溫之辨,是溫病學的要義。溫病與傷寒在病因、病機、病證和病治方面都存在著重大差異。因此,若要治療溫病,就必須先辨認出其是否屬於寒溫。如果無法辨認寒溫,治療就會出現錯誤。

寒溫之辨,要點有三:一是病源的辨認,二是脈症的鑒別,三是治療方法的選擇。

  1. 病源的辨認

寒溫病的病源有所不同。傷寒的病源是外邪侵襲體表引起的,而溫病可以來自內生之邪,或是外邪內傳引起的。傷寒的病勢較輕,病程較短;溫病的病勢較重,病程較長。

  1. 脈症的鑒別

寒溫病的脈症也有所不同。傷寒病的脈症表現為浮緊或浮滑;溫病則為洪大或弦數。傷寒病的體溫不甚高,可能有惡寒的症狀;溫病的體溫較高,可能無惡寒的症狀。傷寒病可能口渴不甚,可能出汗;溫病的口渴可能較嚴重,可能無汗出。傷寒病的小便多為清長;溫病的小便則較短且呈赤色。傷寒病的大便可能溏薄;溫病的大便則可能便祕。

  1. 治療方法的選擇

寒溫病的治療方法也有所不同。傷寒病應以辛溫解表的方法治療;溫病則應以清熱解毒的方法治療。傷寒病應發汗以解表;溫病則應用解表清熱的方法治療。傷寒病應以和解表裡的方法治療;溫病則應以清熱解毒、和解表裡的方法治療。

總結以上所述,寒溫病的辨認是治療溫病的關鍵。如果無法辨認出寒溫,治療就會出現錯誤。

卷二:分述溫熱病證治

溫熱病證治有著多種不同的方法。本書將其中幾種方法進行了介紹,以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