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醫典籍《博愛心鑒》的簡介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博愛心鑒,又名《痘疹博愛心鑒》、《痘疹全書博愛心鑒》,是明代醫家魏直所著的一部專門論述痘疹的醫學著作。該書成書於明嘉靖三年(1525年),是中國第一部專門論述痘疹的專著。

博愛心鑒全書共分三卷,第一卷論述痘疹的病因、病機、症狀、診斷和治療方法,第二卷論述痘疹的預防和護理,第三卷收錄了魏直治療痘疹的驗方。

博愛心鑒是一部具有重要臨床價值的醫學著作,它對後世痘疹的診斷和治療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博愛心鑒的內容非常豐富,其中對痘疹的病因、病機、症狀、診斷和治療方法都有詳細的論述。魏直認為,痘疹的病因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外感六淫,二是內傷七情,三是飲食勞倦。外感六淫是指風、寒、暑、濕、燥、火六種外邪,內傷七情是指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情志因素,飲食勞倦是指飲食不節和過度勞累。

魏直認為,痘疹的病機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邪毒內侵,二是正氣不足。邪毒內侵是指外邪侵入人體,在體內生長繁殖,導致人體出現一系列病理變化。正氣不足是指人體的正氣虛弱,不能抵禦外邪的侵襲。

博愛心鑒對痘疹的症狀也有詳細的論述。魏直認為,痘疹的臨床表現主要有發熱、頭痛、身痛、惡寒、食欲不振、煩躁不安、口渴、尿黃、大便乾燥等。

博愛心鑒對痘疹的診斷和治療方法也有詳細的論述。魏直認為,診斷痘疹主要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如發熱、頭痛、身痛、惡寒、食欲不振、煩躁不安、口渴、尿黃、大便乾燥等。治療痘疹主要以扶正祛邪為原則,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可以使用清熱解毒、疏風散熱、養陰清熱、活血化瘀等方法。

博愛心鑒是一部具有重要臨床價值的醫學著作,它對後世痘疹的診斷和治療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以下是博愛心鑒原文:

痘疹博愛心鑒

明·魏直撰

卷一

痘疹之名,蓋因其初起如粟米,色白而微紅,如疹子也。其病多發於春夏之交,以小兒為多,成人亦有之。其病因有內外之別,內因多由七情所傷,外因多由六淫所侵。七情所傷,則肝氣鬱結,化熱生毒;六淫所侵,則風寒暑濕燥火之邪,乘虛而入,侵犯肌膚,發為痘疹。

痘疹之證,初起時,多見發熱、頭痛、身痛、惡寒、食欲不振、煩躁不安、口渴、尿黃、大便乾燥等症。若邪毒內侵,則可見皮膚出現紅色丘疹,逐漸變為膿皰,破潰後流出黃色膿液,並伴有疼痛、瘙癢等症。若正氣不足,則可見痘疹反覆發作,或出現高熱、神昏、抽搐、譫語等症。

痘疹的治療,以扶正祛邪為原則。若邪毒在表,則可用清熱解毒、疏風散熱等方法;若邪毒在里,則可用養陰清熱、活血化瘀等方法;若正氣不足,則可用補益脾胃、扶正固本等方法。

痘疹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點:一是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勤洗手、勤換衣,避免接觸傳染源;二是注意飲食調節,不吃辛辣刺激、油膩生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