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蠱」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蠱是一種中醫病名,指由蟲毒結聚,絡脈瘀滯而致脹滿、積塊的疾患。其主要症狀包括脹滿、積塊、疼痛等。蠱的病因多為外感風寒濕熱之邪,內傷飲食過勞,或房事過度,導致蟲毒內生,絡脈瘀滯,氣血不通,痰濕凝聚而成。

病證與治療

  1. 病證:少腹熱痛,溺白濁。《素問.玉機真藏論》記載了這種病證,稱之為「蠱」。

  2. 病證:房事過度成疾。《左傳.昭公元年》中提到,房事過度會導致疾病,稱之為「近蠱」。

蠱的治療主要目標是祛風散寒、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消腫散結。常用的方藥有蠱毒散、蠱毒飲、蠱毒湯等。這些方劑中包含蒼朮、白朮、厚朴、陳皮、半夏、茯苓、甘草、大黃、黃連、黃芩、山梔子、木通、澤瀉、車前子、白花蛇舌草、土茯苓、金銀花、連翹、板藍根、大青葉、紫花地丁、蒲公英等藥材。

預防方法

預防蠱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點:

  1. 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避免接觸毒蟲。
  2. 飲食要注意,不要攝取生冷、油膩、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3. 勞逸結合,避免過度勞累。
  4. 房事有度,避免房事過度。
  5. 定期體檢,早發現早治療。

蠱是一種嚴重的疾病,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導致死亡。因此,如果出現相關症狀,一定要及時到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