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公孫」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公孫穴

定位 在足內側緣,當第1蹠骨基底的前下方,赤白肉際處。

解剖 在趾內側肌、趾底內側肌、趾底外側肌之間,深層為屈趾長肌;有隱神經及腓淺神經分支,足背靜脈網及跗內側動脈。

主治 胃痛,嘔吐,腸鳴,腹痛,泄瀉,痢疾,腹脹,食不化,腳氣等。

操作

  • 針刺:直刺0.5-1寸。
  • 艾灸:艾炷3-5壯;或艾條灸5-10分鐘。

古籍引述

  • 《靈樞·本輸》:「公孫,足太陰之絡也,出於大指內側端,下循內踝,合於太陰,入貫胃中。」
  • 《難經·六十四難》:「公孫,足太陰之絡穴,八脈交會穴也,通沖脈,在足內側緣,當第1蹠骨基底的前下方,赤白肉際處。」
  • 《針灸甲乙經》:「公孫,足太陰之絡穴,八脈交會穴也,通沖脈,在足內側緣,當第1蹠骨基底的前下方,赤白肉際處。主治胃痛,嘔吐,腸鳴,腹痛,泄瀉,痢疾,腹脹,食不化,腳氣等。」

現代研究 現代研究表明,公孫穴有鎮痛、抗炎、促進胃腸蠕動、調節血糖、抗菌等作用。

臨床應用 公孫穴臨床上主要用於治療胃痛、嘔吐、腸鳴、腹痛、泄瀉、痢疾、腹脹、食不化、腳氣等。

注意事項 公孫穴為八脈交會穴,不可過度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