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肛門」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肛門,又稱魄門、後陰、穀道。簡稱肛。肛門是人體消化道的末端,具有排除糞便和控制排便的功能。

肛門位於尾骨下方,由肛管和肛門括約肌組成。肛管是直腸的末端,長約3-4釐米,直徑約1.5釐米,由黏膜、肌層和外括約肌組成。肛門括約肌是肛管周圍的肌肉,分為內括約肌和外括約肌。內括約肌是平滑肌,不受人的意識控制;外括約肌是橫紋肌,受人的意識控制。

肛門的主要功能是排出糞便和控制排便。當糞便在直腸內積聚到一定程度時,會刺激直腸壁的感受器,引起直腸反射,使肛門括約肌鬆弛,糞便排出體外。肛門括約肌的鬆弛和收縮可以控制糞便的排出。

肛門疾病有很多種類,常見的有肛裂、痔瘡、肛瘺等。肛裂是肛門皮膚裂開,多發生在排便時。痔瘡是肛門直腸下端的靜脈叢發生曲張,多發生在排便時。肛瘺是肛門直腸周圍的膿腫破潰形成的管道。

肛門疾病的治療主要以手術治療為主。然而,為了維持肛門的健康,我們可以採取以下的保健措施:

  1. 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保持正確的坐姿,避免過度用力或蹲踞排便,適量攝取飲食纖維,定時排便。

  2. 避免久坐、久站:長時間靜坐或長時間站立都會增加肛門壓力,容易引發肛門問題。

  3. 保持肛門清潔:每天使用溫水清洗肛門,避免過度擦拭或使用刺激性的清潔劑。

  4. 飲食注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多攝取高纖維食物和水果,保持腸道通暢。

  5. 定期進行肛門檢查:每年進行一次肛門檢查可以早期發現肛門疾病,提前治療。

保持肛門的健康非常重要,它關係到我們的整體健康狀態。因此,我們應該重視肛門保健,並定期檢查,及早發現和治療肛門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