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肝風內動」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3-11-20
名詞介紹
肝風內動,病證名。指肝風不因外感[1]風邪而動者。以眩暈、抽搐[2]、震顫為主症。《素問.至真要大論》:「諸風掉眩,皆屬於肝。」肝風內動可分虛實[3],虛證有陰虛[4]動風,血虛生風[5];實證有肝陽化風,熱極生風。參肝風條。
肝風內動是指肝風不因外感風邪而動,以眩暈、抽搐、震顫為主症的病證。
肝風內動可分為虛實兩類。虛證有陰虛動風和血虛生風。陰虛動風多見於老年人,主要表現為眩暈、耳鳴、視物不清、手足震顫、肌肉跳動等。血虛生風多見於產後婦女,主要表現為眩暈、頭痛、面色蒼白、心悸、失眠等。
實證有肝陽化風和熱極生風。肝陽化風多見於中青年人,主要表現為眩暈、頭痛、耳鳴、肢體震顫、抽搐等。熱極生風多見於高熱患者,主要表現為高熱、神志不清、抽搐、昏迷等。
肝風內動是中醫臨床常見的病證,其病因病機複雜,臨床表現多樣,治療方法也因人而異。因此,在治療肝風內動時,應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辨證施治,以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
肝風內動是一種嚴重的疾病,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導致患者死亡。因此,如果出現肝風內動相關的症狀,應立即到醫院就診,以免耽誤病情。
肝風內動的治療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 中醫中藥治療:中醫中藥治療肝風內動,主要以疏肝解郁、平肝熄風為主。常用藥物有柴胡、白芍、天麻、鉤藤、羚羊角等。
- 針灸治療:針灸治療肝風內動,主要以疏肝解郁、平肝熄風為主。常用穴位有太沖、風池、百會、四神聰等。
- 物理治療:物理治療肝風內動,主要以鎮靜安神、平肝熄風為主。常用方法有推拿按摩、拔罐、艾灸等。
- 手術治療:手術治療肝風內動,主要針對肝臟腫瘤、肝硬化等引起的肝風內動。
肝風內動的預防方法主要有以下幾點:
- 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情緒激動。
- 注意飲食營養,多吃新鮮蔬果,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 適當運動,增強體質。
- 定期體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肝風內動是一種嚴重的疾病,但如果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可以治癒的。因此,如果出現肝風內動相關的症狀,應立即到醫院就診,以免耽誤病情。
參考資訊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