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浮郄」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浮郄穴

浮郄穴,出自《針灸甲乙經》,屬足太陽膀胱經。

  • 位置:位於膕橫紋外側端,委陽上1寸,股二頭肌腱的內側。
  • 解剖:布有股後皮神經、腓總神經和膝上外側動靜脈。
  • 主治:主治髀樞不仁、霍亂轉筋、下肢麻痹等。

操作方法:

  • 針灸:直刺1-1.5寸。
  • 艾灸:艾炷灸每次3-5壯,或艾條灸每次5-10分鐘。

古籍記載:

  • 《針灸甲乙經》:浮郄,在膕橫紋外側端,委陽上1寸,股二頭肌腱內。
  • 《千金翼方》:浮郄,在委陽上1寸,股二頭肌腱內。
  • 《針灸大成》:浮郄,在委陽上1寸,股二頭肌腱內。
  • 《針灸集成》:浮郄,在委陽上1寸,股二頭肌腱內。
  • 《醫宗金鑒》:浮郄,在委陽上1寸,股二頭肌腱內。

臨床應用:

浮郄穴具有疏通經絡、調和氣血、緩解疼痛的功效。常用於治療下肢麻木、膝關節疼痛、急性腰扭傷等症。

注意事項:

  • 治療時應注意操作輕柔,避免損傷周圍組織。
  • 艾灸時應注意控制好溫度,避免燙傷皮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