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耳(疒咼)疣目」的解釋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3-09-09

名詞介紹


耳(疒咼)疣目,證名。見《本草綱目》卷四十八雞膽[1]。是指耳部的疣子而言。

本草綱目》卷四十八雞膽:

雞膽,生南方山谷。葉如檉柳[2],花黃,子如雞膽,大如梧子,有毒。人食之,令人目赤[3]耳聾,發腫,生瘡。

《本草綱目》中記載了雞膽的形態特徵、生長環境、採收加工方法、藥理作用等內容。其中提到,雞膽有毒,人食之,令人目赤,耳聾,發腫,生瘡。

耳(疒咼)疣目,是指耳部的疣子。耳疣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多發於兒童和青少年,好發於耳廓、耳垂[4]、耳後等部位。耳疣的發病原因尚不清楚,可能與病毒感染、免疫功能低下等因素有關。耳疣的治療方法包括冷凍治療、激光治療、手術切除等。

耳(疒咼)疣目在中醫中屬於「瘰癧」的範疇。瘰癧是一種由細菌感染引起的皮膚病,多發於頸部、腋下、腹股溝等部位。瘰癧的治療方法包括外用藥膏、內服中藥等。

耳(疒咼)疣目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皮膚病,可以通過藥物治療或手術切除的方法進行治療。如果出現耳疣,建議到醫院進行診治。

參考資料


  1. 雞膽(中藥)_百度百科

  2. 檉柳(檉柳科檉柳屬植物)_百度百科

  3. 目赤_百度百科

  4. 耳垂_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