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癥瘕」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癥瘕是指女性盆腔內生殖系統發生腫塊的一種疾患,根據腫塊生長的部位不同,有不同的名稱。腫塊生於胞宮者稱為"石瘕",生於胞脈者稱為"腸覃"。石瘕多發生於30歲以上的婦女,而腸覃可以發生於任何年齡,但以20-50歲者較多。

常見證候與鑒別分析

血瘀癥瘕(石瘕)的特點是胞宮逐漸增大,呈硬塊狀,一般不會觸痛。經血量多,有血塊,經期延長或淋漓不斷,白帶增多且有時帶有血或膿樣且有臭味。患者不易受孕,即使受孕亦易流產。舌質正常或呈暗紅色,脈弦細。治療上,主要以活血化瘀為主,可使用桂枝茯苓丸加入莪朮、炙山甲或酒大黃、蟅蟲的方劑。

腸覃的腫塊則多位於下腹部的一側,呈球形且可移動,一般不會觸痛。腫塊的大小不一,最大者可達到足月孕的大小,而較小的則需要進行婦科檢查才能發現。月經大多正常。舌脈變化不明顯。腸覃的成因是由於肝脾失調,衝任氣鬱不和,以致痰濕聚結於胞脈。治療上,宜用桂枝茯苓丸加入王不留行、生苡仁的方劑。

根據《醫宗金鑒婦科心法要訣》的記載,治療癥瘕時要審相辨識病人的身形壯弱和病勢緩急,如果是虛證,則要先扶正固本,再治療病症;如果是實證,則要先治療病症,再調理身體。此外,《醫宗金鑒婦科心法要訣》還提醒在治療大積時,不可過分攻伐,以免傷害氣血。

【參考資料】

  • 癥瘕積痞痎癖疝諸證,《醫宗金鑒婦科心法要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