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醫典籍《吊腳痧方論》的簡介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吊腳痧方論

吊腳痧方論,又名《痧病方論》,是清代醫家徐子默所著的一部專門論述痧病的醫學著作。該書一卷,刊於1860年。

吊腳痧

吊腳痧,又稱痧症、痧病,是一種急性傳染病,主要發生在夏秋季節,發病急,病情嚴重。其臨床表現包括高熱、頭痛、嘔吐、腹瀉、腹痛、四肢抽搐、甚至昏迷,嚴重者可危及生命。

病因

吊腳痧的病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外感風邪,二是內傷飲食。外感風邪指的是在暑熱天氣中,感受風邪而引起病症;內傷飲食則是因為過食生冷油膩的食物,或是暴飲暴食,損傷脾胃功能,導致脾胃失調而發病。

病機

吊腳痧的病機主要是風邪入侵或內傷飲食,引起脾胃功能失調,氣血不和,痰濁內生,阻塞經絡,從而導致疾病的發生。

臨床表現

吊腳痧的主要臨床表現包括:

  1. 高熱:通常高於39℃,常伴有寒戰和出汗。
  2. 頭痛:多表現為脹痛,可能伴隨嘔吐。
  3. 嘔吐:主要是清水樣,有時伴隨腹瀉。
  4. 腹痛:通常是陣發性絞痛,可能伴隨腹瀉。
  5. 四肢抽搐:常見於小兒患者,有時伴隨昏迷。

治療方法

治療吊腳痧主要以清熱解毒、疏風散寒、健脾和胃為主。常用的方藥包括:

  1. 銀翹散:主要成分包括金銀花、連翹、薄荷、牛蒡子、桔梗、甘草,具有清熱解毒、疏風散寒的作用。
  2. 藿香正氣散:主要成分包括藿香、佩蘭、陳皮、半夏、茯苓、白朮、大腹皮、甘草,具有解暑化濕、健脾和胃的作用。
  3. 四君子湯:主要成分包括人參、白朮、茯苓、甘草,具有健脾益氣、化痰利濕的作用。

預防方法

預防吊腳痧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 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勤換衣。
  2. 避免在暑熱天氣下過度勞累。
  3. 飲食宜清淡,不宜食用生冷油膩的食物。
  4. 一旦出現發熱、頭痛、嘔吐、腹瀉等症狀,要及早就醫。

吊腳痧方論是一部重要的中醫學著作,對於臨床治療吊腳痧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治療吊腳痧主要以清熱解毒、疏風散寒、健脾和胃為主,常用的方藥有銀翹散、藿香正氣散、四君子湯等。預防吊腳痧主要包括注意個人衛生、避免在暑熱天氣下過度勞累、飲食宜清淡、不宜食用生冷油膩的食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