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醫典籍《脈訣啓悟注釋》的簡介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脈訣啓悟

脈訣啓悟是清代醫家徐靈胎所著的脈學著作,全書一卷,首論診法,次分述28脈,並附有「經絡診視圖」。脈訣啓悟主要以《診宗三昧》為基礎,對脈象進行了詳細的論述,列舉了每種脈象的形象、主病、寸關尺、虛實、兼脈、兼象等。徐靈胎的脈學著作對後世的脈學研究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脈學

脈學是研究脈象的學問,起源於古代。脈象是指人體經脈氣血的盛衰變化,通過切脈可以瞭解人體的健康狀況。脈學在中國醫學中佔有重要地位,是診斷疾病的重要依據。

脈象

脈象是指人體經脈氣血的盛衰變化。脈象的變化可以反映人體的臟腑功能、氣血盛衰、病情發展等。脈象包括脈的形態、數量、質地、強弱等。

切脈

切脈是一種中醫診斷方法,通過切按患者的動脈,可以瞭解人體的健康狀況。切脈主要包括寸口脈、關脈、尺脈,分別位於手腕內側、肘部內側和肘部下方。切脈時,醫生用食指、中指、無名指按在患者的脈搏上,並根據脈搏的形態、數量、質地、強弱等進行診斷。

脈學的發展

脈學在中國醫學中佔有重要的地位,經歷了多個階段的發展:

  • 先秦時期:脈學的萌芽階段,在《黃帝內經》中有對脈象的記載。
  • 兩漢時期:脈學的發展階段,在《難經》中對脈象進行了論述。
  • 魏晉南北朝時期:脈學的繁榮階段,在《脈經》中進行了詳細的論述。
  • 唐宋時期:脈學的理論化階段,在《脈訣》中對脈象進行了系統的總結。
  • 明清時期:脈學的實用化階段,在《脈學正宗》中進行了詳細的臨床應用。

脈學在現代醫學中的應用

脈學在現代醫學中也有一定的應用價值。在臨床上,醫生可以通過切脈瞭解患者的健康狀況,並根據脈象進行診斷。脈學為臨床診斷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