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外感洩瀉」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外感洩瀉

外感洩瀉是一種由於感受外邪所致的疾病。外邪侵襲人體時,人體的正氣會與外邪相爭,但如果正氣不敵,外邪就會乘虛而入。當外邪侵入腸胃時,會損傷脾胃陽氣,導致脾失健運,水谷運化失常,進而出現洩瀉症狀。

外感洩瀉的臨床表現主要包括腹痛、腹瀉、大便稀薄,顏色可能呈黃色或白色,且無臭。此外,還可能伴隨發熱、頭痛、身痛、惡寒、無汗等症狀。

治療外感洩瀉主要以解表散邪、清熱利濕為主。常用的中藥方劑包括葛根芩連湯、白頭翁湯、藿香正氣散等。

預防外感洩瀉的方法主要包括注意保暖,避免受涼,夏季注意防暑,冬季注意防寒。飲食上要避免生冷、油膩、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宜選擇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作息要規律,不要經常熬夜,保持充足的睡眠。

如果外感洩瀉不及時治療,可能會觸發脫水、電解質紊亂、休克等嚴重後果。因此,患者應該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飲食上應以清淡、易消化、富有營養的食物為主,少吃生冷、油膩、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同時要注意補充足夠的水分,可以選擇白開水、淡鹽水、果汁等。

患者還應該注意保暖,避免受涼。在夏季要注意防暑,在冬季要注意防寒。此外,要保持大便通暢,避免用力排便。

情緒調節對於外感洩瀉患者也很重要,應該保持心情舒暢,避免過度焦慮、緊張、抑鬱等負面情緒。

患者應該定期複查,遵從醫生的指示服藥,切勿擅自停藥或減藥。

如果外感洩瀉患者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就診:

  1. 發熱超過38℃,且持續超過3天。

  2. 腹瀉次數超過10次/天,大便呈現稀薄、水樣,且伴有脫水、電解質紊亂、休克等症狀。

  3. 伴有嘔吐、頭痛、身痛、惡寒、無汗等症狀。

  4. 患者有慢性基礎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等。

  5. 經過藥物治療後,症狀無改善或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