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太衝」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太衝

太衝是經穴名稱,出自《靈樞·本輸》。它是足厥陰肝經的一個重要穴位,也被稱為輸(土)或原穴。太衝穴位於足背側,在第1蹠骨間隔的後方凹陷處。這個穴位分佈有腓深神經的分支,足背靜脈網及第一蹠骨背動脈。太衝主要用於治療頭痛,眩暈,失眠,癲癇,目赤腫痛,脅肋脹痛,黃疸,疝氣,遺溺,尿閉,遺精,崩漏,閉經,滯產,小兒驚風,腳軟無力,以及肝炎,高血壓,精神分裂症等疾病。

《靈樞·本輸》中有這樣的描述:“肝之輸,名太衝,在足大指次趾之間,出爪甲後,去爪甲三分,以指按之,如按胻,其下有骨,按之動者,是也。”

《難經·六十四難》中也提到:“太衝,肝之原也,故太衝主肝病。”

《千金翼方》中也根據太衝的特性描述:“太衝主治頭痛,眩暈,失眠,癲癇,目赤腫痛,脅肋脹痛,黃疸,疝氣,遺溺,尿閉,遺精,崩漏,閉經,滯產,小兒驚風,腳軟無力,以及肝炎,高血壓,精神分裂症等。”

太衝穴是足厥陰肝經的原穴,是肝經氣血匯集之處。肝經具有疏泄的作用,主要負責存藏血液,主導筋脈,並與目睛相關的開竅。肝經的經脈沿著下肢內側走行,並與脾經有相互影響的關係。太衝穴位於足背側,在第1蹠骨間隔的後方凹陷處,這個穴位是肝經氣血匯集的地方,所以具有疏肝理氣、和血通絡、清熱解毒等作用。

太衝穴主要用於治療與肝經氣血相關的疾病,例如頭痛、眩暈、失眠、癲癇、目赤腫痛、脅肋脹痛、黃疸、疝氣、遺溺、尿閉、遺精、崩漏、閉經、滯產、小兒驚風、腳軟無力等。

太衝穴的治療方法主要包括針刺、艾灸和按摩等。針刺太衝穴時,可以使用細針直接刺入0.5-1寸的深度,停留15-30分鐘。艾灸太衝穴時,可以用艾條灸5-10分鐘,或者用艾炷灸3-5個壯。按摩太衝穴時,可以用拇指指腹按揉太衝穴,每次按摩5-10分鐘。

太衝穴是治療肝經相關疾病的重要穴位,在臨床上常用於治療肝炎、高血壓、精神分裂症等疾病。但需要注意的是,太衝穴屬於足厥陰肝經的原穴,具有較強的疏肝理氣、和血通絡、清熱解毒等作用,因此在使用時必須掌握好針刺、艾灸、按摩等方法的操作要點,以免發生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