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崑崙」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崑崙,在中醫學中有兩種不同的含義。

  1. 養生術語:崑崙在不同的說法中指的部位不同。根據《黃庭內景經.若得章》中務成子的注釋,《洞神經》中提到:頭被稱為三臺君,也被視為崑崙;另一說法指的是腦被稱為崑崙;還有一種說法將臍稱為太一君,同樣也稱作崑崙。

  2. 經穴名:崑崙是足太陽膀胱經中的一個穴位,又稱為下崑崙。位於腳部外踝後方,在外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該區域包含腓腸神經、小隱靜脈和外踝後動、靜脈。這個穴位常用於治療頭痛、目眩、項強、鼻衄、腰痛、腳跟痛、小兒癲癇、難產、胞衣不下、下肢麻痹或癱瘓、坐骨神經痛以及足踝關節和周圍軟組織疾患等症狀。在治療中,可以針灸這個穴位,刺激時間為0.5-1寸,艾灸時間為3-5分鐘,或者使用艾條灸灼時間為5-10分鐘。

參考資料:

  • 《黃庭內景經.若得章》
  • 《脈望》
  • 《靈樞.本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