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醫典籍《景嶽全書》的簡介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景嶽全書》是明朝醫家張介賓於1624年所著的一部綜合性醫書。全書共六十四卷,內容涵蓋廣泛,包括傳忠錄、脈神章、傷寒典、雜證謨、婦人規、小兒則、麻疹論、痘疹詮、外科鈐、本草正、新方、古方、外科方等篇章。

全書綜合了多家醫學理論的精要,對於內外科、婦女與兒科等各科疾病的臨床辨證論治進行了系統的分析。在書中全面探討了中醫的基礎理論,從辯證法的角度闡述了陰陽在中醫理論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二者之間的對立統一關係。同時,書中深入探討了張介賓提出的「陽非有餘,真陰不足」的學說和臨床經驗。治療方法以溫補為主,並創制了兩卷新方。該書的論點和治療方法具有獨到之處。

目前存世的《景嶽全書》有明代的雕版本以及清代的數十種版本,1949年後也有影印本流傳。

書中對於陰陽的論述如下:“陰陽者,天地之道,萬物之綱紀,生殺之本,成敗之根。故曰:陰陽者,萬物之母也。陰陽之道,不可以不察,不可以不明,不可以不通。夫陰陽者,一陰一陽,相為表裡,相為根蒂,相為用事,相為消長,相為制化,相為消長,相為變化,相為升降,相為寒暑,相為燥濕,相為風雨,相為雷霆,相為日月,相為星辰,相為四時,相為五行,相為十二經絡,相為三百六十五日。無一物不陰陽,無一物不陰陽之用。故曰:陰陽者,萬物之母也。”

張介賓認為,陰陽是天地萬物的根本,是所有事物生成、發展和消亡的根源。因此,要想了解萬物,就必須深入理解陰陽。他進一步指出,陰陽是相互依存、相互對立、相互轉化的。只有陰陽平衡,萬物才能保持正常運行。

張介賓的陰陽學說對於後世中醫理論有深遠的影響。在《黃帝內經》中就提出了「陰陽者,天地之道,萬物之綱紀」的觀點。而張介賓則進一步闡發了陰陽的概念,並將其運用於臨床實踐,對於中醫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景嶽全書》是一本重要的中醫典籍,其中張介賓的陰陽學說是其中的重要內容。這一學說對於後世中醫理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