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幹癬」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幹癬(也稱作乾癬)是一種慢性頑固且瘙癢的皮膚病,其發病原因是風濕邪氣侵入肌膚,再因寒濕與血氣相互對抗所致。臨床表現為患處皮膚清楚的境界,肥厚且高出正常皮膚,局部乾燥、皸裂和搔癢,搔之則有白屑脫落。

治療上一般以外敷法為多,例如外擦黃連散,或者使用狼毒膏塗抹,或選擇石硫磺研磨成粉末,用陳醋調成糊狀後外擦。也可以用必效散油調製後外擦,但效果可能不甚理想。

這種疾病相當於慢性濕疹、神經性皮炎等類似疾病。

以下是《諸病源候論》中對於幹癬的描述:

「幹癬只是局部有匡郭,皮膚枯乾且發癢,搔之則有白屑脫落……患處也可能有寄生蟲。」

「幹癬者,是因為風濕邪氣滲入腠理,再因寒濕與血氣對抗,使皮膚乾燥,產生鱗屑,搔之則有白屑脫落,同時患處也可能有寄生蟲。」

「幹癬者,風濕邪氣滲入腠理,再因寒濕與血氣對抗,使皮膚乾燥,產生鱗屑,搔之則有白屑脫落,同時患處也可能有寄生蟲。其治療宜使用黃連散,用水調製後外敷。如果有寄生蟲,應使用狼毒膏塗抹。如果皮膚有肥厚現象,應使用石硫磺研磨成粉末,用陳醋調成糊狀後外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