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丹溪心法治要」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丹溪心法治要》是元代朱震亨所著的醫學著作,共分為八卷,包含內科雜病、外科雜病、婦科雜病、兒科雜病、五官雜病、口腔雜病以及其他雜病等八個篇章。

這本書是一部綜合性的醫書,涵蓋了內、外、婦、兒、五官、口腔等多科病證,並且還附有醫案。書中所論述的治法非常具體,方劑選用也很精準,對後世醫學的發展有一定的影響。

《丹溪心法治要》最初是由朱震亨的門人整理完成的,明嘉靖年間由高氏進行了校正重刻。清代有四卷本的版本,由張志聰進行校刻。而在民國時期,肖樹霖進一步編校出了八卷本的版本,並且出版發行。

這本書是研究朱震亨醫學思想的重要資料,也是研究元代醫學的重要文獻。

下面是《丹溪心法治要》第一卷的原文部分:

內科雜病

治內科雜病時,首先要審查病因,瞭解主要影響的經絡,然後再評估病情的輕重,以確定適用的藥物。如果病因不是由經絡主導,則不應使用該經絡的藥物進行治療。如果病情的輕重不適合使用特定的藥物,則不能使用那些藥物進行治療。

病因分為內因和外因。內因包括不節制的飲食、不正常的生活習慣、情緒壓力、過度勞累和不節制的性生活等。外因則包括風、寒、暑、濕和火等。

內因的疾病通常是由不節制的飲食、不正常的生活習慣、情緒壓力、過度勞累和不節制的性生活等引起的。不節制的飲食會損傷脾胃,不正常的生活習慣會損傷肝腎,情緒壓力會損傷心肺,過度勞累會損傷肝脾,不節制的性生活會損傷腎精。

外因的疾病通常是由風、寒、暑、濕和火等引起的。風寒的疾病多損傷肺,暑熱的疾病多損傷心,濕邪的疾病多損傷脾,燥邪的疾病多損傷肺,火邪的疾病多損傷肝。

治內科雜病時,首先要審查病因,瞭解主要影響的經絡,然後再評估病情的輕重,以確定適用的藥物。如果病因不是由經絡主導,則不應使用該經絡的藥物進行治療。如果病情的輕重不適合使用特定的藥物,則不能使用那些藥物進行治療。

例如,風寒感冒,病因是風寒邪氣侵入人體;病情輕重屬於表證;主要影響的經絡是肺經。因此,治療風寒感冒時,應以辛溫解表的藥物為主,例如麻黃、桂枝、白朮、生薑和大棗等。

再例如,暑熱引起的津液損傷,病因是暑熱邪氣損傷人體津液;病情輕重屬於裡證;主要影響的經絡是心、肺、脾、胃、大腸和小腸。因此,治療暑熱傷津時,應以清熱生津的藥物為主,例如石膏、知母、天花粉、麥冬和沙參等。

再例如,濕邪困脾,病因是濕邪阻塞脾胃;病情輕重屬於中焦脾胃的疾病;主要影響的經絡是脾經。因此,治療濕邪困脾時,應以健脾利濕的藥物為主,例如蒼朮、白朮、茯苓、澤瀉和白扁豆等。

又例如,燥邪傷肺,病因是燥邪損傷肺臟;病情輕重屬於肺燥;主要影響的經絡是肺經。因此,治療燥邪傷肺時,應以滋潤肺部的藥物為主,如沙參、玉竹、百合、桑葉和雪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