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發頤(汗毒)」的解釋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3-09-15

名詞介紹


發頤(汗毒),指發生於頤頷部位的一種化膿性感染,雖與痄腮相似,但本病多繼發於傷寒溫病脈疹的後期。由於汗出不暢,餘邪熱毒未能透泄、鬱結於少陽陽明之絡,氣血凝滯而成,故又名「汗毒」。初起身熱惡寒、腫如結核、微有熱痛,以後膿腫漸漸增大,熱痛亦加劇。如不及時切開,膿腫可在頤頷部或在口腔粘膜或向外耳等處潰破。類於化膿性腮腺炎。

發頤,又名汗毒,是一種發生於頤頷部位的化膿性感染。發頤的病因與痄腮相似,但本病多繼發於傷寒、溫病、脈疹的後期。由於汗出不暢,餘邪熱毒未能透泄、鬱結於少陽、陽明之絡,氣血凝滯而成。

發頤的臨床表現為:初起身熱惡寒、腫如結核、微有熱痛,以後膿腫漸漸增大,熱痛亦加劇。如不及時切開,膿腫可在頤頷部或在口腔粘膜或向外耳等處潰破。類於化膿性腮腺炎。

發頤的治療方法包括:

  1. 清熱解毒化痰散結。可用金銀花連翹蒲公英板藍根大青葉等清熱解毒的中藥煎水服用。
  2.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可用三七粉、穿山甲粉、乳香沒藥等活血化瘀的中藥外敷患處。
  3. 切開引流。如膿腫較大,可在局部麻醉下切開引流,以促進膿液排出,減輕症狀。

發頤的預防方法包括:

  1. 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避免接觸患者。
  2. 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
  3. 在發病初期,應及早到醫院就診,以免病情加重。

發頤(汗毒)是中醫的一種疾病名稱,指發生於頤頷部位的一種化膿性感染。發頤的病因與痄腮相似,但本病多繼發於傷寒、溫病、脈疹的後期。由於汗出不暢,餘邪熱毒未能透泄、鬱結於少陽、陽明之絡,氣血凝滯而成。發頤的臨床表現為:初起身熱惡寒、腫如結核、微有熱痛,以後膿腫漸漸增大,熱痛亦加劇。如不及時切開,膿腫可在頤頷部或在口腔粘膜或向外耳等處潰破。類於化膿性腮腺炎。發頤的治療方法包括:清熱解毒,化痰散結;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切開引流。發頤的預防方法包括: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避免接觸患者;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在發病初期,應及早到醫院就診,以免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