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鈹」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鈹針,又名鈹刀、金非針、劍針,是九針的一種。九針是古代中醫中的針灸治療工具。鈹針的下端形狀像寶劍,兩面都有刃。它主要用於外科治療,用來刺破癰疽,把膿血排出體外。

鈹針最早出現在《黃帝內經·素問·刺法論》中:“鈹針者,以其鋒利如劍,所以稱之鈹針。”另外,《醫學入門》中也有記載:“鈹針以其鋒利如劍,所以稱之鈹針。它的長度約一寸五分,上端是圓頭,下端是劍刃,兩面都有刃。主要用於刺破癰疽,把膿血排出體外。”

鈹針的使用方法是:先用鈹針在癰疽處點刺出血,然後用鈹針沿著癰疽周圍切開一條口子,再用鈹針挑破癰疽,使膿血流出。在使用鈹針時需注意以下幾點:

  1. 鈹針要保持鋒利,以免造成皮膚損傷。
  2. 鈹針要進行消毒,以免感染。
  3. 鈹針的使用要適度,以免引起過多出血。

鈹針是古代外科手術中常用的工具,在外科手術中使用廣泛。由於鈹針鋒利,能輕鬆切開皮膚和組織,並能將膿血排出體外,因此在治療癰疽等外科疾病方面有良好的效果。

然而,鈹針也有一定的危險性。由於鈹針鋒利,若使用不當,易造成皮膚和組織損傷。所以在使用鈹針時必須特別注意安全。

鈹針是古老的外科手術工具,雖然現在已經被更先進的工具所取代,但在外科手術的發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