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砭」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砭石,音「邊」,指的是石針。砭石是我國石器時代產生和應用的最古老的醫療工具。起初,人們為了紓解疾病的痛苦,使用普通的石塊在患病部位進行撞擊。隨著石器時代工具的進展,專門的石製醫療工具即砭石應運而生,並廣泛應用於切膿包、刺破皮下血管放血等治療。雖然後來出現了金屬製的醫用針和手術刀,然而砭石在民間外科領域仍廣泛使用。

根據《黃帝內經》的記載,砭石具有以下療效:「砭石以其堅利,故能通利經絡,開關泄閉,破積聚,散結核,逐寒熱,除邪氣,堅筋骨,長肌肉,通血脈,利關節,補五臟,益精髓,使人輕身耐老。」可見砭石在治療疾病方面具有廣泛的應用。

砭石的使用方法通常是將砭石放在火上加熱,然後在患病部位進行砭刺,以達到治療效果。使用砭石需要具備相應的醫學知識,否則可能對患者造成傷害。

砭石在臨床上的應用主要有以下幾種:

  1. 砭刺:砭刺是指在患病部位使用砭石刺入皮下,以達到治療效果。一般情況下,砭刺的深度不應超過皮下。如果需要深度刺入,則需要在砭石上包覆紗布或棉花,以保護皮膚免受損傷。

  2. 砭灸:砭灸是指將砭石與艾灸同時使用,以達到治療效果。砭灸可以溫經散寒、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3. 砭藥:砭藥是指將砭石和中藥一同磨成粉末,然後與酒調成糊狀,塗抹在患病部位,以達到治療效果。砭藥能夠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砭石在臨床上的應用有著悠久的歷史,並獲得了良好的療效。然而,使用砭石需要有相應的醫學知識,否則可能對患者造成傷害。在使用砭石之前,一定要諮詢醫生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