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散」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散劑是一種中醫處方劑型,主要是把藥物研成細末,然後用水、酒、醋、蜜等液體調和後服用。散劑可分為內服散劑和外用散劑兩種形式。

內服散劑可將藥物研成粗末或細末,根據需要用水煮服,粗末可加水直接服用,細末可用白湯、茶、米湯或酒調服。

外用散劑則需要將藥物研成極細末,然後撒佈於患處,或者用酒、醋、蜜等液體調敷於患處。這種形式多用於外科或五官科的疾病治療。

散劑的優點是服用方便、易於吸收,但缺點是容易混雜雜質,不易調勻,服用時不易分次使用,也不容易掌握用量。

散劑的應用範圍很廣,可用於治療內科、外科、婦科、兒科、五官科等各科疾病。

散劑的製法有幾種常見的方法,包括水飛法、酒蒸法、醋蒸法、蜜蒸法、糊丸法和散劑法。每種方法都有相應的步驟,可以根據藥物的特性和需要選擇合適的製法。

散劑的應用方法也有幾種,主要包括內服、外用、燻洗、灌腸、洗眼和滴耳等。具體的應用方法根據疾病的不同而異,需根據醫師的指導使用。

在使用散劑時,需要注意保存方式和注意事項。散劑應保存在陰涼乾燥處,避免潮濕,並且應密封保存,避免混雜雜質。在服用前應仔細檢查散劑,如果有異物或變質,應停止使用。此外,使用散劑時應根據醫師的指導,切勿擅自加減劑量。

根據古籍的記載,在《本草綱目》和《醫學入門》中都提到散劑是把藥物研碎成細末,以便易於吸收和調和藥性。《中藥學》中也提到散劑的內服和外用形式,以及各種製劑方法。

總的來說,散劑作為一種常用的中醫處方劑型,具有服用方便、易於吸收等優點,但保存和使用時需要注意相關事項,以確保用藥的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