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捏脊(捏積)」的解釋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3-09-15

名詞介紹


捏脊(捏積)是中醫常用的一種治療方法,多用於治療小兒消化不良等症。其方法是使小兒俯臥固定,醫生微屈兩手食指,以兩食指的前半對準兩拇指捏起脊柱下端(尾抵部)正中兩側的皮膚,然後沿脊柱正中線向上移動,邊提邊捏,直至推進到脊柱上端(頸部)為一遍。每次可操作三至七遍不等。

捏脊(捏積)具有疏通經絡、調和氣血、健脾和胃、增強免疫力等作用。臨床上常用於治療小兒消化不良、腹瀉嘔吐、厭食、疳積夜啼驚風抽搐、小兒麻痹、腦癱等症。

捏脊(捏積)的操作方法如下:

  1. 將小兒俯臥固定,醫生微屈兩手食指,以兩食指的前半對準兩拇指捏起脊柱下端(尾抵部)正中兩側的皮膚。
  2. 然後沿脊柱正中線向上移動,邊提邊捏,直至推進到脊柱上端(頸部)為一遍。
  3. 每次可操作三至七遍不等。

捏脊(捏積)的注意事項如下:

  1. 捏脊(捏積)時動作要輕柔,不可用力過猛。
  2. 捏脊(捏積)的時間不宜過長,一般每次捏脊(捏積)的時間不超過5分鐘。
  3. 捏脊(捏積)後要注意保暖,避免受涼。

捏脊(捏積)是一種簡便易行的治療方法,但其療效顯著,值得推廣應用。

以下是《黃帝內經中關於捏脊(捏積)的記載:

  • 「背膂為脊,脊為督脈,督脈為陽脈之海,故督脈通則百病不生。」
  • 「督脈者,起於下極之會,至於顖,貫脊,其支者,從腰中以下,循膂內,過氣街,至腘中,下至跗,入於昆侖。其支者,從腘中上踝,循脛外,出外踝之後,結於小趾外側。」
  • 「督脈者,諸陽之海,主一身之陽,故督脈通則百病不生。」

由此可見,捏脊(捏積)具有調和氣血、疏通經絡、健脾和胃、增強免疫力等作用,是一種簡便易行的治療方法。

捏脊(捏積)的臨床應用非常廣泛,可以用於治療小兒消化不良、腹瀉、嘔吐、厭食、疳積、夜啼、驚風、抽搐、小兒麻痹、腦癱等症。

捏脊(捏積)的操作方法非常簡單,只需要用兩手食指捏住小兒脊柱下端(尾抵部)正中兩側的皮膚,然後沿脊柱正中線向上移動,邊提邊捏,直至推進到脊柱上端(頸部)為一遍。每次可操作三至七遍不等。

捏脊(捏積)的注意事項如下:

  1. 捏脊(捏積)時動作要輕柔,不可用力過猛。
  2. 捏脊(捏積)的時間不宜過長,一般每次捏脊(捏積)的時間不超過5分鐘。
  3. 捏脊(捏積)後要注意保暖,避免受涼。

捏脊(捏積)是一種簡便易行的治療方法,但其療效顯著,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