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行氣(利氣、通氣、化氣)」的解釋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3-09-15

名詞介紹


行氣是指行散氣滯,以治療由氣滯產生的病症,如胸腹脹悶疼痛等。

黃帝內經》曰:「氣者,人之所以生,人之所以養也,人之所以動,人之所以有生氣也。」氣是人體生命活動的根本,氣的運行調暢,則臟腑功能正常,氣的運行不暢,則臟腑功能失調,產生各種疾病

行氣的方法很多,包括按摩針灸、拔罐、刮痧推拿氣功等。其中,按摩是一種簡便易行、安全有效的行氣方法。按摩可以疏通經絡,調和氣血,行氣活血,消腫止痛。

行氣的穴位很多,常用的有足三里太沖中脘氣海膻中等。足三里足陽明胃經的穴位,位於外膝眼下三寸,是治療脾胃疾病的要穴。太沖是足厥陰肝經的穴位,位於足背第一跖骨基底外側,是治療肝氣鬱結的要穴。中脘是任脈的穴位,位於上腹部正中,是治療胃脘脹痛的要穴。氣海是任脈的穴位,位於下腹部正中,是治療氣虛的要穴。膻中是任脈的穴位,位於胸部正中,是治療胸悶氣短的要穴。

行氣的方法很多,但要注意以下幾點:

  1. 要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選擇合適的穴位和手法。

  2. 按摩的力度要適當,不可過重或過輕。

  3. 按摩的時間要適當,一般每次10-15分鐘。

  4. 按摩時要注意循序漸進,不可急於求成。

  5. 按摩後要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

行氣是中醫治療疾病的重要方法,可以有效緩解由氣滯產生的各種症狀。但要注意掌握正確的方法,避免誤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