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解痙(鎮痙)」的解釋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3-09-15

名詞介紹


解痙(鎮痙),解除震顫、手足痙攣(抽搐)及角弓反張(項背強硬向後反張如弓狀)等症,叫做「解痙」,即熄風法。

解痙的治法,根據病因和症狀的不同,可分為以下幾種:

  1. 風痰壅盛:症見手足抽搐,角弓反張,舌苔白膩,脈弦滑,可用天麻鉤藤飲加減。
  2. 肝陽上亢:症見頭痛眩暈,手足抽搐,舌紅苔黃,脈弦數,可用羚羊角鉤藤飲加減。
  3. 陰虛火旺:症見手足抽搐,面赤口渴,舌紅少苔,脈細數,可用羚羊角鉤藤飲加減。
  4. 氣血虧虛:症見手足抽搐,面色蒼白,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脈細弱,可用四物湯加減。
  5. 其他原因:如腦炎、腦膜炎、中毒等,應根據病因,採取相應的治療措施。

在臨床上,解痙常與熄風、平肝、養血等法配合使用。

【古籍原文】

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解痙,即熄風法也。"

醫學衷中參西錄》:"解痙之法,有熄風、平肝、養血、益氣等法。"

中醫學大辭典》:"解痙,即熄風法也。治手足抽搐、角弓反張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