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潛鎮(鎮潛)」的解釋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3-09-15

名詞介紹


潛鎮(鎮潛),指質重下墜的鎮靜安神藥與潛陽藥同用的治療方法。質重下墜的鎮靜安神藥如硃砂,滋石、生鐵落龍齒牡蠣等。質重下墜的潛陽藥如牡蠣、龍骨石決明、真珠母、磁石代赭石等。其中有的藥物兼有鎮靜安神和潛陽兩種作用。潛鎮法常用以治療心神不寧,心悸失眠和肝陽上亢頭痛眩暈等症。

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曰:“鎮潛者,鎮心潛陽之劑也。鎮心者,安神定志也;潛陽者,降火伏躁也。鎮心潛陽,則心神自安,火熱自熄,諸病自愈。”

潛鎮法源於《內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曰:“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於本,本者,陰陽也。故有陰陽之治,有陰陽之方,有陰陽之禁忌。”《靈樞·本神》曰:“精神魂魄,皆屬於心。心者,五臟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故心病則神亂,神亂則卧不安,卧不安則魂魄不守,魂魄不守則夜多夢,夜多夢則陽氣衰,陽氣衰則衛氣弱,衛氣弱則百病生。”

潛鎮法是根據陰陽五行學說,以陰陽互根、陰陽相生、陰陽相制、陰陽相合的理論,運用質重下墜的鎮靜安神藥與潛陽藥同用,以達到鎮靜安神、潛陽降火、平衡陰陽、調和臟腑的目的。

潛鎮法臨床應用廣泛,主要用於治療心神不寧、心悸失眠、肝陽上亢、頭痛眩暈等症。

心神不寧,是指心神不安、心緒不寧、坐臥不安心煩意亂、失眠多夢等症。常見於心悸、失眠、癲狂癇症等病症。

心悸,是指心跳不規則、心慌氣短、胸悶不適等症。常見於心律失常、冠心病、心肌炎等病症。

失眠,是指入睡困難、睡眠不深、易醒、早醒、多夢等症。常見於神經衰弱、更年期綜合徵、抑鬱症等病症。

肝陽上亢,是指肝陽過盛、肝火旺盛所致的頭痛、眩暈、耳鳴耳聾目赤腫痛、口苦咽乾煩躁易怒、失眠多夢等症。常見於高血壓、冠心病、腦血管病等病症。

頭痛,是指頭部疼痛,可分為急性頭痛和慢性頭痛。急性頭痛常見於感冒、鼻炎、腦膜炎、腦出血等病症。慢性頭痛常見於高血壓、腦血管病、偏頭痛等病症。

眩暈,是指頭暈目眩,可分為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前庭性眩暈、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性眩暈、美尼尔氏症等。

潛鎮法治療心神不寧、心悸失眠、肝陽上亢、頭痛眩暈等症,具有較好的療效。但需要注意的是,潛鎮法屬於中醫辨證論治的範疇,在使用時應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在醫師的指導下進行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