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健脾(補脾、益脾)」的解釋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3-09-15

名詞介紹


健脾,又稱補脾、益脾,是治療脾虛而運化功能減弱的方法。患者面色萎黃,疲倦無力,飲食減少,胃痛喜按,進食後痛減,大便稀薄,舌淡苔白,脈濡弱,用黨參白朮茯苓山藥薏苡仁等藥。

脾主運化,脾虛則運化失常,可見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大便溏薄等症狀。脾虛還可導致氣血不足,表現為面色萎黃、疲倦無力等。脾虛還可導致水濕停聚,表現為腹脹、便溏等。

健脾的方法很多,包括飲食調理、運動鍛鍊、藥物治療等。飲食調理方面,可多吃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如瘦肉、魚、蛋、奶、豆類、蔬菜、水果等。運動鍛鍊方面,可選擇散步、慢跑、游泳等有氧運動,以增強脾胃功能。藥物治療方面,可根據患者的具體症狀,選擇相應的健脾中藥,如黨參、白朮、茯苓、山藥、薏苡仁等。

脾虛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1. 飲食要清淡,不宜吃油膩、辛辣、生冷的食物。
  2. 不宜熬夜,要保證充足的睡眠。
  3. 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情緒激動。
  4. 適當鍛鍊,增強體質。

如果脾虛的症狀較為嚴重,建議到醫院就診,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

以下是《黃帝內經中關於健脾的論述:

  • 脾胃者,土也,其色黃,其味甘,其氣溫,其音緩,其液汗,其榮肌肉,其主四肢,其藏精,其病黃疸,四肢不收,泄利,腹脹,善太息,食不甘,身重大便難小便不利,胻腫,脛酸,嗌乾善飢心煩喜嘔,面黃,目黃爪黃小便赤,大便黑,舌黃,脈沉緩。
  • 脾者,喜甘而惡酸,故其病者,多食甘而少食酸,甘能緩脾,酸能收斂,故甘能治脾,酸能傷脾。
  • 脾病者,當食甘以緩之,甘能緩脾也。
  • 脾病者,當食甘以補之,甘能補脾也。
  • 脾病者,當食甘以益之,甘能益脾也。

由此可見,健脾的關鍵是飲食調理,飲食要以甘味為主,避免食用酸味食物。另外,適當的運動鍛鍊和良好的睡眠習慣也有助於健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