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溫陽利濕(化氣利水)」的解釋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3-09-15

名詞介紹


溫陽利濕(化氣利水)是中醫治療陽氣為水寒困遏的方法。病人內停水濕,外有表寒,陽氣受水寒困遏,小便不利頭痛,微發熱心煩口渴,喝了水就吐,舌苔白膩或白厚,脈浮,用五苓散(茯苓澤瀉豬苓白朮桂枝、共研細末)。茯苓、豬苓、澤瀉、白朮健脾利水、桂枝內通陽氣,外解肌表,化氣利水,使小便通暢,水從下出。

溫陽利濕(化氣利水)的古籍原文如下:

傷寒論》曰:「太陽病,頭痛發熱,身疼腰痛骨節疼痛,但欲小便,不利,四肢微腫,微喘,心煩,微嘔,大便硬,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

金匱要略》曰:「太陽病,頭痛發熱,身疼腰痛,骨節疼痛,但欲小便,不利,四肢微腫,微喘,心煩,微嘔,大便硬,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若脈浮,小便不利者,五苓散加豬苓、澤瀉、白朮。」

傷寒論》和《金匱要略》都提到了五苓散,用於治療陽氣為水寒困遏的方法。五苓散由茯苓、豬苓、澤瀉、白朮、桂枝組成,其中茯苓、豬苓、澤瀉、白朮健脾利水,桂枝內通陽氣,外解肌表,化氣利水,使小便通暢,水從下出。

溫陽利濕(化氣利水)的臨床應用非常廣泛,可以用於治療各種水濕病證,如水腫、小便不利、心煩口渴、頭痛發熱、身疼腰痛、骨節疼痛等。

溫陽利濕(化氣利水)的治療原理是通過溫陽散寒、利水消腫來改善水濕病證的臨床表現。溫陽可以促進水液代謝,利水可以促進水液排泄,消腫可以減輕水腫的症狀。

溫陽利濕(化氣利水)的應用要注意辨證施治,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選擇合適的藥物和劑量。如果患者有發熱、口渴、小便不利等症狀,可以用五苓散加減治療;如果患者有水腫、腰痛、骨節疼痛等症狀,可以用真武湯加減治療。

溫陽利濕(化氣利水)是中醫治療水濕病證的重要方法,臨床應用廣泛,療效顯著。但在使用時要注意辨證施治,避免誤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