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胃熱壅盛(胃火熾盛)」的解釋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3-09-15

名詞介紹


胃熱壅盛

胃熱壅盛,又稱胃火熾盛,是指胃熱的嚴重程度。主要症狀有煩渴喜冷飲,口臭口唇燦爛,牙周腫痛,脘腹灼熱小便黃短,大便秘結舌紅苔黃厚等。如溫熱病見胃熱壅盛,即陽明實熱,可出現神昏譫語,狂躁等症。

胃熱壅盛的病因

胃熱壅盛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胃熱壅盛的臨床表現

胃熱壅盛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點:

  • 口渴喜冷飲:由於胃熱熾盛,津液被灼傷,導致口渴,喜冷飲。
  • 口臭:由於胃熱熏蒸,口腔內細菌滋生,導致口臭。
  • 口唇燦爛:由於胃熱灼傷口唇,導致口唇發紅、腫脹
  • 牙周腫痛:由於胃熱上炎,侵犯牙周組織,導致牙周腫痛。
  • 脘腹灼熱:由於胃熱熾盛,灼傷胃壁,導致脘腹灼熱。
  • 小便黃短:由於胃熱灼傷膀胱,導致小便黃短。
  • 大便秘結:由於胃熱津液被灼傷,導致大便秘結。
  • 舌紅苔黃厚:由於胃熱熾盛,灼傷舌體,導致舌紅苔黃厚。

胃熱壅盛的診斷

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可以初步診斷為胃熱壅盛。如果患者有發熱、口渴、大便秘結等症狀,可以進一步診斷為陽明實熱。

胃熱壅盛的治療

胃熱壅盛的治療,以清熱瀉火、和胃降逆為主。常用方藥有清胃散瀉心湯黃連解毒湯等。

胃熱壅盛的預防

胃熱壅盛的預防,主要有以下幾點:

  • 飲食清淡,不吃辛辣刺激、油膩生冷的食物。
  • 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情緒激動。
  • 注意勞逸結合,避免過度勞累。
  • 適當鍛鍊,增強體質。

胃熱壅盛的中醫古籍記載

黃帝內經》中記載:「胃熱者,口苦咽乾,煩渴,多飲,小便黃,大便秘。」

傷寒論》中記載:「陽明病,其人渴欲飲水,水入則吐,不渴,但煩躁者,名曰陽明燥渴。」

金匱要略》中記載:「胃熱者,口苦,咽乾,煩渴,多飲,小便黃,大便秘。」

結語

胃熱壅盛是指胃熱的嚴重程度。主要症狀有煩渴喜冷飲,口臭,口唇燦爛,牙周腫痛,脘腹灼熱,小便黃短,大便秘結,舌紅苔黃厚等。如溫熱病見胃熱壅盛,即陽明實熱,可出現神昏譫語,狂躁等症。胃熱壅盛的治療,以清熱瀉火、和胃降逆為主。常用方藥有清胃散、瀉心湯、黃連解毒湯等。胃熱壅盛的預防,主要有以下幾點:飲食清淡,不吃辛辣刺激、油膩生冷的食物;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情緒激動;注意勞逸結合,避免過度勞累;適當鍛鍊,增強體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