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胃熱(胃中熱)」的解釋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3-09-15

名詞介紹


胃熱(胃中熱),指胃受了邪熱,或過食煎炒燥熱的食物,出現口渴口臭。易飢嘈雜小便短赤,大便秘結。胃熱化火時,則見口腔糜爛,牙周腫痛等。參見「胃火上升」條。

胃熱的症狀

胃熱的症狀主要有口渴、口臭、易飢嘈雜、小便短赤、大便秘結等。胃熱化火時,則見口腔糜爛、牙周腫痛等。

胃熱的病因

胃熱的病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外感淫邪氣,如風熱、燥熱等,侵犯胃經,導致胃熱內生;二是飲食不節,過食辛辣、肥甘厚味、煎炒燥熱之品,損傷胃陰,導致胃熱內生。

胃熱的治療

胃熱的治療以清熱瀉火、和胃降逆為主。常用方藥有清胃散瀉火湯黃連解毒湯等。

胃熱的預防

胃熱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 飲食宜清淡,少食辛辣、肥甘厚味、煎炒燥熱之品。
  2. 不宜暴飲暴食,飲食要定時定量,細嚼慢咽。
  3. 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戒菸戒酒,勞逸結合,避免過度勞累。
  4. 保持良好的心情,避免情緒激動。

胃熱是中醫學中常見的病證,其主要症狀包括口渴、口臭、易飢嘈雜、小便短赤、大便秘結等。胃熱的病因主要有外感六淫邪氣和飲食不節兩方面。胃熱的治療以清熱瀉火、和胃降逆為主。胃熱的預防主要包括飲食宜清淡、不宜暴飲暴食、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和情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