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胞肓」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胞肓穴

胞肓穴是足太陽膀胱經的穴位,位於臀部,平第2骶後孔,骶正中嵴旁開3寸。胞肓穴有疏通經絡、調理氣血、緩解疼痛的功效,主治腸鳴、腹痛、腹脹、腰脊痛、大小便不利等症。

胞肓穴的命名由來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胞肓穴位於臀部,臀部是人體生殖器官所在的位置,因此被稱為胞肓。另一種說法是,胞肓穴位於骶骨正中嵴旁開3寸,骶骨是人體脊柱的末端,所以稱為胞肓。

《針灸甲乙經》、《千金翼方》、《針灸大成》等古籍都記載了胞肓穴的位置。

臨床上,胞肓穴的應用非常廣泛:

  1. 腸鳴:胞肓穴與腸系膜上動脈相表裡,有調理腸道、緩解腸鳴的功效。可用毫針直刺胞肓穴1-1.5寸,或用艾條灸胞肓穴5-15分鐘,以緩解腸鳴。

  2. 腹痛:胞肓穴與胃經相表裡,有調理胃腸、緩解腹痛的功效。可用毫針直刺胞肓穴1-1.5寸,或用艾條灸胞肓穴5-15分鐘,以緩解腹痛。

  3. 腹脹:胞肓穴與胃經相表裡,有調理胃腸、緩解腹脹的功效。可用毫針直刺胞肓穴1-1.5寸,或用艾條灸胞肓穴5-15分鐘,以緩解腹脹。

  4. 腰脊痛:胞肓穴與膀胱相表裡,有調理膀胱、緩解腰脊痛的功效。可用毫針直刺胞肓穴1-1.5寸,或用艾條灸胞肓穴5-15分鐘,以緩解腰脊痛。

  5. 大小便不利:胞肓穴與膀胱相表裡,有調理膀胱、緩解大小便不利的功效。可用毫針直刺胞肓穴1-1.5寸,或用艾條灸胞肓穴5-15分鐘,以緩解大小便不利。

胞肓穴的臨床應用廣泛,對於腸鳴、腹痛、腹脹、腰脊痛、大小便不利等症狀的緩解非常有效。因此,臨床醫生需要重視胞肓穴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