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醫典籍《敖氏傷寒金鏡錄》的簡介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敖氏傷寒金鏡錄,是杜清碧在元代撰寫的一本關於診斷學的著作。另有稱為《傷寒金鏡錄》。這本書成書於公元1341年。最早傳世的版本是明代薛己傳的,後來又刻印於《攝生眾妙方》卷下,清代王琢崖在《醫林指月》中復刻,還有其他的袖珍版本。其中,《攝生眾妙方》的版本被認為是最精緻且訛誤最少的。全書介紹了三十六種舌象,並附上簡單的圖片,每種舌象都記載了其所對應的證候,並介紹了治療這些證候的方法和方劑,包括辨識類似證候的輕重緩急、寒熱和虛實。這本書不僅能幫助醫生辨識傷寒的外感病變,也能推斷出雜症和內傷病的虛實情況。這本書是迄今為止現存較早的舌診專著,並以其圖文並茂的特點對後世有較大的影響。該書在之後經過多次重訂,現存有明代和清代的版本。1949年後,還有印刷本。

以下是《敖氏傷寒金鏡錄》中的原文:

舌診,乃望診之要,而舌之變化,又為諸症之根源。蓋舌為心之苗,心為五臟六腑之主,故舌之變化,即五臟六腑之變化也。若能善察舌之變化,則可知臟腑之虛實寒熱,而病之輕重緩急,亦可得而推知矣。

然舌之變化,繁複難辨,非深研其理,熟悉其法,則難以得其要領。茲將舌之變化,分為三十六種,並附簡圖,以便辨認。

一、淡白舌:舌質淡白,苔薄白,為陽虛陰盛之象。多見於外感風寒、傷寒、溫病、肺癆、胃弱、脾虛等病。治宜溫陽散寒、益氣養陰。方用麻黃附子細辛湯、桂枝加附子湯、生脈散、四君子湯等。

二、淡紅舌:舌質淡紅,苔薄白,為陰虛陽亢之象。多見於外感風熱、溫病、熱病、肝火旺盛、陰虛火旺等病。治宜滋陰降火、清熱涼血。方用白虎湯、天麻鉤藤飲、知柏地黃丸等。

三、紅赤舌:舌質紅赤,苔薄黃,為熱盛血燥之象。多見於外感熱病、溫病、熱病、肝火旺盛、陰虛火旺等病。治宜清熱涼血、滋陰降火。方用三黃瀉心湯、犀角地黃湯、知柏地黃丸等。

四、紫舌:舌質紫暗,苔薄白,為寒凝血瘀之象。多見於外感寒邪、寒凝血瘀、心血瘀阻、肝血瘀阻等病。治宜溫經散寒、活血化瘀。方用蘇合香丸、血府逐瘀湯、桃紅四物湯等。

五、青舌:舌質青紫,苔薄白,為寒熱交錯、陰陽失調之象。多見於外感寒熱、溫病、熱病、陰虛陽亢、陽虛陰盛等病。治宜溫陽散寒、益氣養陰、清熱涼血。方用麻黃附子細辛湯、桂枝加附子湯、生脈散、四君子湯、白虎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