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疒童)敦疽」的解釋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3-09-15

名詞介紹


(疒童)敦疽,病名。見《證治準繩.外科》卷四。即敦疽。詳見該條。

敦疽,又名疒童敦疽,是一種皮膚病。其發病部位多在手足,初起為紅色小丘疹,逐漸增大,呈圓形或橢圓形,邊緣隆起,中央凹陷,有黃白色膿液,周圍有紅暈。患者常感疼痛,嚴重者可引起全身不適。

敦疽的病因主要是外感風熱之邪,或因內傷脾胃虛弱濕熱蘊結,或因外傷感染所致。其發病機理是風熱之邪或濕熱之邪侵襲人體,阻遏經絡,鬱結肌膚,導致氣血不通,津液不布,形成敦疽。

敦疽的治療以清熱解毒、消腫排膿為主。可用黃連解毒湯五味消毒飲等中藥內服,外用黃連膏紫金膏等外敷。

敦疽的預防主要是注意個人衛生,避免外傷,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

敦疽的危害主要是局部疼痛,影響美觀,嚴重者可引起全身不適,甚至危及生命。

敦疽的治療方法有很多,但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如果敦疽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引起嚴重的後果。因此,如果發現敦疽,應及早到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