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醫典籍《張千里醫案》的簡介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張千里醫案是清代醫學家張千里所著的醫案著作,總共有五卷。這本書主要集中在內科雜病,但也涵蓋了外科和五官科的治療案例。張千里將病例分成了中風、暑濕、溫病、燥病和火病等不同的類別。他十分強調審視脈象和症狀來治療疾病,並反對不加區分地使用膩補法。他甚至主張在胃氣恢復之後再考慮是否使用補藥來治療。他在治療疾病時使用的藥物方法非常獨到。

張千里醫案最初是清道光十六年邵慶槐手抄本,後來被收錄在《三三醫書》中。

張千里(1722-1790)是江蘇吳縣人,字子仁,號心齋。他在幼年時就展現出對知識的渴望,廣泛閱讀各種書籍,尤其對醫學有深入的瞭解。他曾經擔任江蘇巡撫的幕僚,但因為疾病辭去官職,隱居在吳縣。他還著有其他的醫學著作,包括《張千里醫方》和《張千里醫說》等。

張千里醫案是張千里寫的一本醫案著作,共有五卷。書中記錄了許多張千里多年來的臨床經驗,內容非常豐富,涵蓋了內科、外科、婦科和兒科等各個領域。張千里在書中強調了"憑脈症去病,去病即所以顧正也",他反對盲目地使用膩補法。他甚至主張停藥等待胃氣恢復之後再考慮是否補藥治療。他在治療疾病時所使用的方法非常獨特。

張千里醫案是研究清代醫學的重要參考資料,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以下是一些在張千里醫案中精彩的片段:

  • "治病的時候,必須先仔細審視脈象,然後再使用藥物。如果不細心審視脈象,隨便使用藥物,必定不會有良好的效果。"

  • "治病的方法在於去除病症,而去病的方式是先要保持正常。如果不保持正常而隨便使用補藥,只會有害無益。"

  • "治病的藥物使用,不應該一味使用膩補法。如果胃氣虛弱,卻一味使用膩補法,只會損傷脾胃,並且使病情加重。"

  • "治病的藥物使用,不應該急於求成。如果急於求成,隨便使用猛烈的藥物,只會傷害正氣,並且使病情加重。"

張千里醫案是一部具有重要學術價值的醫學著作,對後世醫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