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醫典籍《折肱漫錄》的簡介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折肱漫錄,又名《折肱醫話》,是明朝醫學家黃承昊所著的醫學著作。該書成書於明朝崇禎年間,共六卷(一作七卷)。書中記錄了黃氏親身閱歷之醫事,分養神、養氣、醫葯三門,有醫理、醫案,可資借鑒。

折肱漫錄的書名取自「三折肱成良醫」的典故。相傳春秋時期,名醫扁鵲曾經三次折斷自己的手臂,以此來體驗病人的痛苦,從而提高自己的醫術。黃承昊在書中寫道:「凡方書所載之症十患四五,本草所載之藥亦十嘗四五。」他認為,只有親身經歷過病痛,才能真正理解病人的痛苦,從而更好地為他們治病。

折肱漫錄是一部具有很高學術價值的醫學著作。它不僅記錄了黃氏的醫學經驗,還對當時的醫學理論和醫學知識進行了系統的總結和闡述。該書對後世的醫學研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以下是折肱漫錄的部分內容:

養神

黃承昊認為,養神是治病的第一步。他說:「人之生,必先養神。神旺則氣盛,氣盛則百病不生。」因此,他主張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養神,保持精神愉悅,情緒穩定。

養氣

黃承昊認為,氣是人體生命活動的根本。他說:「氣為人身之主,主宰一身之氣,無氣則死。」因此,他主張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養氣,保持氣血充盈。

醫葯

黃承昊認為,醫葯是治病的手段。他說:「醫葯之用,在於扶正祛邪。」因此,他主張在用藥時要辨證施治,根據患者的病情和體質選擇合適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