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醫典籍《針灸甲乙經》的簡介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針灸甲乙經,又稱《黃帝三部針灸甲乙經》,簡稱《甲乙經》,是中國現存最早、內容較完整的一部針灸著作,也是研究《黃帝內經》古傳本的重要文獻。

該書由西晉醫學家皇甫謐撰於公元259年左右,共十卷,後改編為十二卷,一百二十八篇。本書是將《素問》、《針經》(即《靈樞》古名)和《明堂孔穴針灸治要》三書分類合編而成。因此它較之《黃帝內經》的理論體系更為豐富。主要論述臟腑經絡、脈診理論、腧穴部位、針灸法及禁忌、病因病理及各類疾病的證候、針灸取穴等。

《甲乙經》對古代針灸療法進行了系統的歸納和整理,在針灸學的發展上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從文獻學角度來說,《甲乙經》可以校正《素問》、《靈樞》在流傳過程中所產生的錯誤。

現存明刻本、多種清刻本。1949年後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校勘本。

以下是《甲乙經》原文:

黃帝曰:餘聞岐伯言,針灸之法,有三部,一曰素問,二曰針經,三曰明堂孔穴針灸治要。素問者,論臟腑經絡,脈診之法,病因病理,及諸病證候,針灸之法,禁忌之事,皆載之素問。針經者,論針灸之法,禁忌之事,及諸病證候,針灸之法,皆載之針經。明堂孔穴針灸治要者,論針灸之法,禁忌之事,及諸病證候,針灸之法,皆載之明堂孔穴針灸治要。今欲合而為一,以明其義,使後世之學者,知其所由來,以為針灸之法。

岐伯曰:黃帝之言是也。針灸之法,有三部,素問、針經、明堂孔穴針灸治要,皆載之此經。今欲合而為一,以明其義,使後世之學者,知其所由來,以為針灸之法。

黃帝曰:善。

岐伯曰:黃帝問曰:人之始生,有三部,何謂也?

黃帝曰:人之始生,有三部,一曰頭部,二曰胸腹部,三曰腰骶部。頭部者,主腦髓,通於心脈,其病在頭,治在頭。胸腹部者,主心肺,通於肝脾,其病在胸腹,治在胸腹。腰骶部者,主腎膀胱,通於小腸大腸,其病在腰骶,治在腰骶。

岐伯曰:黃帝之言是也。人之始生,有三部,頭部、胸腹部、腰骶部,皆有其主,皆有其病,皆有其治。今欲合而為一,以明其義,使後世之學者,知其所由來,以為針灸之法。

黃帝曰:善。

岐伯曰:黃帝問曰:人之始生,有三部,其病有多少?

黃帝曰:人之始生,有三部,其病有三百六十五種。頭部者,有頭痛、頭暈、目眩、耳鳴、鼻塞、流涕、牙痛、口歪、脣裂、舌強、口噤、喉痹、咽腫、瘰癘、癲狂、癇症、中風、偏枯、瘖啞、失音、視物不清、耳聾、鼻塞不通、流涕不止等。胸腹部者,有胸痛、心痛、心悸、氣短、腹痛、腹脹、吞嚥不下、噫氣不斂、[吐幹](/dic/12536)、噁心嘔吐、泄瀉不止、[便血](/dic/15422)、便祕、腸傷、胃痙攣等。腰骶部者,有腰痛、疝氣、少腹脹滿、小便不利、[尿血](/dic/12450)、遺尿、陰脫等。以上皆有其病,皆有其治也。岐伯曰,此自成《甲乙經》之法也。不可思議者,黃帝取論三部之病,尚容有多少而已,今以所學施於病者,各發其數,各有所備,非當合也。以所學施於病者,病發於首,首不能治,至治其下,非其令也。今吾未聞也,夫茍知不病於頭,而病發於首者,久久不能已也,豈臣之言惑哉。

黃帝提到岐伯的針灸理論有三個部分,分別是《素問》、《針經》和《明堂孔穴針灸治要》。其中,《素問》論述臟腑經絡、脈診之法、病因病理、病證候、針灸方法以及禁忌事項;《針經》則專注於針灸法、禁忌事項及病證候;《明堂孔穴針灸治要》則聚焦於針灸法、禁忌事項及病證候。黃帝希望將這三部分合為一,以明針灸的理論體系,讓後世的學者們知道針灸的來源及方法。

岐伯表示同意黃帝的想法,認為針灸的理論體系確實包含了《素問》、《針經》和《明堂孔穴針灸治要》三部分。他認為將這三部分合為一,以明針灸的理論體系是有必要的。

黃帝問道:人之始生,有三個部分,指的是什麼?

黃帝回答道:人之始生,有頭部、胸腹部、腰骶部。頭部主掌腦髓,與心脈相通,頭部的病在頭部,治療方法也在頭部。胸腹部主掌心肺,與肝脾相通,胸腹部的病在胸腹,治療方法也在胸腹。腰骶部主掌腎膀胱,與小腸大腸相通,腰骶部的病在腰骶,治療方法也在腰骶。

岐伯說:黃帝所言無誤。人之始生,有頭部、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