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支溝」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支溝(zhī gōu)

出處:《靈樞·本輸》。

別名:飛虎。

所屬經絡手少陽三焦經。

簡介

支溝是手少陽三焦經的經穴,位於前臂背側,當陽池與肘尖的連線上,腕背橫紋上3寸,尺骨與橈骨之間。

主治

支溝主治脅肋痛、肘臂痛、暴瘖、嘔吐、便祕、耳鳴、耳聾等。

刺灸法

直刺0.5-1寸。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0分鐘。

古籍記載

《靈樞·本輸》:“支溝,手少陽三焦經之穴也,在前臂背側,當陽池與肘尖之連線上,腕背橫紋上三寸,尺骨與橈骨之間。”

《針灸甲乙經》:“支溝,手少陽三焦經之穴也,在前臂背側,當陽池與肘尖之連線上,腕背橫紋上三寸,尺骨與橈骨之間。主治脅肋痛,肘臂痛,暴瘖,嘔吐,便祕,耳鳴,耳聾等。”

現代研究

現代研究表明,支溝穴有鎮痛、抗炎、抗菌、降血壓、降血脂、調節胃腸功能等作用。

臨床應用

支溝穴在臨床上主要用於治療脅肋痛、肘臂痛、暴瘖、嘔吐、便祕、耳鳴、耳聾等疾病。

穴位配伍

支溝穴常與其他穴位配伍使用,如配伍陽池穴、外關穴、曲池穴,可治療脅肋痛;配伍合谷穴、太衝穴,可治療嘔吐;配伍中渚穴、聽宮穴,可治療耳鳴、耳聾;配伍足三里穴、豐隆穴,可治療便祕。

注意事項

支溝穴為手少陽三焦經的經穴,有較強的刺激性,孕婦及小兒不宜針刺。

結語

支溝穴是手少陽三焦經的重要穴位,具有鎮痛、抗炎、抗菌、降血壓、降血脂、調節胃腸功能等作用。臨床上主要用於治療脅肋痛、肘臂痛、暴瘖、嘔吐、便祕、耳鳴、耳聾等疾病。在使用時應注意孕婦及小兒不宜針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