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直腸」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直腸

直腸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語。以下是對於直腸的三個解釋:

1. 經穴別名

直腸又稱承筋,這個名稱來自於《針灸甲乙經》。直腸穴位於足外側的第四趾外側趾甲根角後方,約距趾甲0.1寸處。直腸穴具有疏通經絡、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主治足外側痛、腳氣、腳趾麻木等症。

2. 大腸的末段

直腸是大腸的末段,位於骶骨直腸窩內。它與乙狀結腸相連,下接肛門。直腸的長度約12-15釐米,直徑約3-4釐米,形狀呈筒狀。它的前壁較薄,後壁較厚。直腸的內壁有縱行皺襞,可以增加腸腔的容積。而直腸的黏膜表面有許多腺體,負責分泌黏液以潤滑腸道。直腸的功能是儲存糞便,並將糞便排出體外。

3. 病名

直腸瀉,又稱直腸瀉,是一種大腸傳輸功能失常的疾病。常見症狀包括腹痛、腹瀉、肛門墜脹和便意頻繁等。直腸瀉的病因多為飲食不節、情緒不穩和脾胃虛弱等。治療方法包括飲食調理、藥物治療和針灸治療等。

維持直腸健康對於整體健康非常重要。需要注意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避免過度進食和攝取辛辣刺激的食物。戒菸和戒酒也是保持直腸健康的重要措施。如果出現直腸不適的症狀,應及時就醫,以免延誤疾病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