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足三里」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足三里穴是足陽明胃經的合穴,位於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足三里穴在古籍中有多個不同的名稱,如《靈樞·本輸》稱為“三里”或“下陵”,《聖濟總錄》中稱為“足三里”。足三里穴別名還有“鬼邪”、“下三里”。足三里穴屬於足陽明胃經。

足三里穴具有許多治療作用,主治胃痛、噁心、嘔吐、呃逆、噎膈、納獃、消化不良、腹痛、腹脹、腸鳴、泄瀉、痢疾、便祕、腸癰、乳癰、目疾、喉痹、頭痛、失眠、眩暈、心悸、怔忡、氣喘、虛勞、黃疸、水腫、癲癇、下肢痹痛、癱瘓或麻痹,腳氣,急、慢性胃腸炎,潰瘍病,胰腺炎,膽囊炎,闌尾炎,高血壓,神經衰弱,小兒單純性消化不良等。此外,足三里穴還具有強壯作用。

針刺足三里穴方法是直刺1-1.5寸,艾炷灸需5-10分鐘,或使用艾條灸10-30分鐘。

現代研究表明,足三里穴具有調節胃腸功能、增強免疫力、抗炎、鎮痛、鎮靜、降血壓、降血糖、抗腫瘤等作用。

因此,足三里穴是人體的一個重要穴位,具有健脾和胃、調理氣血、疏通經絡、增強免疫力等多種作用。建議平時可以多按摩足三里穴,以增強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