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大椎」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大椎穴是位於後背正中線上的穴位,出自《素問·氣府論》,也被稱為百勞、上杼,屬於督脈的一個穴位。它是三陽脈和督脈的會合點,位於第七頸椎棘突下方的凹陷處。這個穴位上有第八頸神經後支及第一胸神經後支的內側支,還有頸橫動脈的分支。大椎穴有調節陽氣、疏通經絡、宣通氣血、清熱解表、鎮靜安神等功效。

在臨床上,大椎穴常被用於治療發熱、瘧疾、中暑、感冒、癲狂、癲癇、骨蒸潮熱、盜汗、咳喘、脊背強急、項強,以及肺結核、支氣管炎等病症。針灸時,可向上斜刺0.5-1寸,艾灸時則可使用艾炷3-7壯或艾條灸5-15分鐘。

現代研究顯示,大椎穴還具有鎮靜、止咳、平喘、降血壓、抗炎、鎮痛、抗菌、促進組織修復等作用。

大椎穴還可以配合其他穴位使用。例如,配合風池穴、合谷穴可以疏風解表、宣肺透熱、清熱解毒,主治感冒、發熱、頭痛、咳嗽、咽喉腫痛等症。配合肺俞穴、膏肓穴、風門穴可以宣肺益氣、止咳平喘、清熱解毒,主治咳嗽、氣喘、胸悶、咽喉腫痛等症。配合百會穴、曲池穴、合谷穴可以鎮靜安神、解表退熱、清熱解毒,主治感冒、發熱、頭痛、失眠、驚悸等症。

在使用大椎穴時需要注意,它是督脈之穴,具有調節陽氣、疏通經絡、宣通氣血、清熱解表、鎮靜安神等作用。在臨床上常用於治療發熱、瘧疾、中暑、感冒、癲狂、癲癇、骨蒸潮熱、盜汗、咳喘,脊背強急,項強;及肺結核,支氣管炎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