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大杼」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大杼

出處

靈樞·刺節真邪

別名

背俞

所屬經絡

足太陽膀胱經

所屬會穴

足太陽、手太陽之會。八會穴之骨會。

位置

在背部,當第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解剖

布有第一、二胸神經後支的內側皮支,深層為外側支,及第一肋間動、靜脈後支的內側支和頸橫動脈降支。

主治

感冒,發熱,頭痛,咳嗽,喘息,項強,肩背痛等。

針刺

斜刺 0.3-0.5 寸。艾炷灸 3-7 壯;或艾條灸 5-15 分鐘。

現代研究

現代研究表明,大杼穴有鎮痛、抗炎、抗菌、提高免疫力等作用。

臨床應用

大杼穴常用於治療感冒、發熱、頭痛、咳嗽、喘息、項強、肩背痛等疾病。臨床上常用大杼穴配合其他穴位進行治療,如治療感冒可配合風池、合谷穴;治療發熱可配合曲池、外關穴;治療頭痛可配合太陽穴、風池穴;治療咳嗽可配合肺俞、大椎穴;治療喘息可配合中府、肺俞穴;治療項強可配合風池、肩井穴;治療肩背痛可配合肩髃、天宗穴。

注意事項

大杼穴為強刺激穴,孕婦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