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醫典籍《藥症忌宜》的簡介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藥症忌宜是中醫學的一個重要概念,指的是根據病情和藥物的性質,選擇適合的藥物,並避免使用不相宜的藥物。藥症忌宜可以避免藥物不良反應,提高療效。

根據中醫的理論,藥物有五種性質(寒、熱、溫、涼、平)和七種味道(燥、濕、辛、甘、酸、苦、鹹)。不同的藥物對不同的病症有不同的治療作用,因此在用藥時應選擇性質能夠符合病情的藥物。若使用錯誤的藥物,可能導致藥物不良反應或加重病情。

此外,中醫還強調藥物之間的相生相剋。如果同時服用兩種性質相剋的藥物,可能導致藥物相互抵消,影響治療效果。因此,應避免同時使用性質相剋的藥物。

藥症忌宜是臨床用藥的重要指南,但並不是絕對的。在臨床上,醫生會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靈活掌握藥症忌宜,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以下是《醫方集解》中藥症忌宜的部分內容:

  • 風證宜辛溫散風藥,忌苦寒沉降藥。
  • 寒證宜溫熱散寒藥,忌苦寒沉降藥。
  • 暑證宜辛涼解暑藥,忌苦寒沉降藥。
  • 濕證宜苦燥化濕藥,忌辛溫散風藥。
  • 燥證宜甘潤養陰藥,忌苦燥化濕藥。
  • 火證宜寒涼清熱藥,忌辛溫散風藥。
  • 陽虛證宜溫補陽氣藥,忌寒涼清熱藥。
  • 陰虛證宜滋陰降火藥,忌辛溫散風藥。
  • 表虛證宜補益表氣藥,忌辛溫散風藥。
  • 裏虛證宜補益裏氣藥,忌辛溫散風藥。
  • 陽實證宜清熱瀉火藥,忌辛溫散風藥。
  • 陰實證宜攻逐陰邪藥,忌辛溫散風藥。
  • 陽厥證宜溫補陽氣藥,忌寒涼清熱藥。
  • 陰厥證宜溫補陰氣藥,忌寒涼清熱藥。
  • 上盛下虛證宜補益下焦藥,忌溫補上焦藥。
  • 心虛證宜補益心氣藥,忌辛溫散風藥。
  • 肝虛證宜補益肝血藥,忌辛溫散風藥。
  • 脾虛證宜補益脾氣藥,忌辛溫散風藥。

以上是《醫方集解》中藥症忌宜的部分內容。藥症忌宜對於中醫臨床用藥非常重要,但在實際應用時,醫生會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靈活掌握,以確保最佳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