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醫典籍《醫學問對》的簡介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醫學問對

《醫學問對》,又名《醫學課兒策》,是清代高鼎汾所著的一本醫論著作。全書採用問答體裁,共分15題,每一題集中探討一種疾病。內容涵蓋臨床上常見的溫熱、濕溫、燥病、痢疾、中風、虛勞及婦科疾病等。作者以問答的形式,先提出若干疑問,再運用辨證論治的準則,結合個人的臨床經驗,對於病因、診斷和治療處方等方面進行了明確詳細的分析。特別在於疑似之間的類同之處,能夠凸顯作者的功力。例如溫、濕二症以及痙、瘈、癇、厥四症等,不斷地進行區別並揭示其辨證要點和治療上的差異。該書的論述能夠抓住證治要點,是一本相對優秀的參考讀物。該書最初是以手抄本的形式流傳,後來被收錄在《三三醫書》之中。

第一卷

問:溫熱之證,其病因何也?

答:溫熱之證的病因有內在和外在的因素。內在的病因多由飲食不節、情志不遂,或因勞累過度導致脾胃受傷,濕熱內生。或者因外感風寒,體內鬱而化熱,或因外感暑熱,體內鬱而化火,這些都能引發溫熱之邪。外在的病因多由春夏之交暑熱未退,或夏秋之交暑熱餘邪未盡,或秋冬之交伏熱未散,這些都能侵襲人體,發為溫熱之證。

問:溫熱之證的症狀有哪些?

答:溫熱之證的症狀表現為身體熱不退,頭痛身痛,口渴喜飲,汗出不暢,小便短赤,大便溏薄,舌質紅,舌苔黃,脈搏強而數。

問:溫熱之證的治療方法是什麼?

答:對於溫熱之證,治療方法主要是清熱解毒。如果邪熱在表層,應該使用辛涼解表的方法;如果邪熱在內部,應該使用苦寒清熱的方法;如果邪熱在血分中,應該使用涼血解毒的方法;如果邪熱在心包中,應該使用清心解熱的方法;如果邪熱在肺中,應該使用清肺解熱的方法;如果邪熱在胃中,應該使用清胃解熱的方法;如果邪熱在肝中,應該使用清肝解熱的方法;如果邪熱在腎中,應該使用清腎解熱的方法。

問:溫熱之證的養生宜忌有哪些?

答:對於溫熱之證,養生宜忌如下:宜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忌食辛辣刺激的食物;宜多飲水,忌飲酒;宜休息,忌過度勞累;宜避免受暑,忌受過熱。

第二卷

問:濕溫之證,其病因何也?

答:濕溫之證的病因多由外感風濕之邪,同時內因包括脾虛和濕熱交蒸等情況。

問:濕溫之證的症狀有哪些?

答:濕溫之證的症狀表現為身體熱度不高,但頭痛身重,胸悶腹脹,口中味淡不渴,大便溏薄,小便短赤,舌質淡紅,舌苔白膩,脈搏濕潤緩慢。

問:濕溫之證的治療方法是什麼?

答:濕溫之證的治療方法主要是祛濕清熱。如果濕邪在表層,應該使用辛散祛濕之法;如果濕邪在內部,應該使用燥濕消飯之法;如果濕邪在血分中,應該使用清熱涼血之法;如果濕邪在心包中,應該使用溫陽化濕之法;如果濕邪在肺中,應該使用宣肺化濕之法;如果濕邪在胃中,應該使用清胃燥濕之法;如果濕邪在肝中,應該使用疏肝消瘀之法;如果濕邪在腎中,應該使用溫通腎氣之法。

問:濕溫之證的養生宜忌有哪些?

答:對於濕溫之證,養生宜忌如下:宜食用祛濕食物,忌食用生冷寒涼的食物;宜適當運動,忌長時間靜坐;宜避免濕邪侵入,忌待在潮濕的環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