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意舍」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意舍穴

經穴名 意舍,出自《針灸甲乙經》。

所屬經絡 足太陽膀胱經。

穴位位置 位於背部,當第11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具體位置在第11肋間隙,有第十、十一胸神經後支的外側支和肋間動、靜脈後支。

主治症狀 噁心、嘔吐、腹脹、腸鳴、泄瀉、黃疸、飲食不下等。

針灸方法 斜刺0.3-0.5寸。艾炷灸3-7壯;或艾條灸5-15分鐘。

配伍穴位 可與中脘穴、足三里穴、內關穴配伍,有和胃降逆、止嘔止瀉的作用,主治嘔吐、腹脹、泄瀉等症。

禁忌 不宜大補,以免傷陰。

古籍記載

  • 《針灸甲乙經》:“意舍在背,第十一椎旁三寸。”
  • 《千金翼方》:“意舍,在背第十一椎旁三寸。”
  • 《針灸大成》:“意舍在背,第十一椎旁三寸。”
  • 《針灸集成》:“意舍在背,第十一椎旁三寸。”
  • 《針灸學》:“意舍,在背部,當第11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布有第十、十一胸神經後支的外側支和肋間動、靜脈後支。主治噁心、嘔吐、腹脹、腸鳴、泄瀉、黃疸、飲食不下等。斜刺0.3-0.5寸。艾炷灸3-7壯;或艾條灸5-15分鐘。”

臨床應用

  1. 治療胃腸道疾病,如胃痛、腹脹、腹瀉、嘔吐、黃疸等。
  2. 治療神經系統疾病,如頭痛、眩暈、失眠等。
  3. 治療婦科疾病,如月經不調、痛經等。

總結 意舍穴是足太陽膀胱經的重要穴位,具有和胃降逆、止嘔止瀉的作用。在臨床應用中常用於治療胃腸道疾病、神經系統疾病和婦科疾病。因此,意舍穴是臨床上常用的針灸穴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