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陰交」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陰交穴(Yinjiao)

陰交穴是人體經絡穴位之一,在《針灸甲乙經》中有提到。也被稱為少關、橫戶,位於下腹部,正中線上,離臍中下方約1寸。陰交穴位於任脈、沖脈和足少陰經的交會處。這個穴位布有十肋間神經的前皮支、腹壁的淺動、靜脈分支,以及腹壁下的動、靜脈分支。陰交穴主要用於治療臍周疼痛、腹瀉、月經不調、痛經、帶下、產後出血、疝氣、水腫、腸梗阻、功能性子宮出血、子宮脫垂等症狀。針灸時可以直接刺入1-1.5寸深,也可以用艾灸的方式,炷燒艾葉3-7壯或用艾條灸燒10-20分鐘。

陰交穴是人體任脈上的一個重要穴位,位於下腹部,正中線上,臍下1寸處。按壓和刺激陰交穴可以調經止痛、利水消腫、調理氣血。陰交穴主要用於治療月經不調、痛經、帶下、產後出血、疝氣、水腫等症狀。

針灸時,可以直接刺入1-1.5寸深,也可以用艾灸的方式。艾灸時,可以燒艾葉3-7壯或用艾條灸燒10-20分鐘。

保健方面,可以用手指按揉陰交穴,每次按揉3-5分鐘,每天按揉2-3次。按壓和刺激陰交穴可以緩解月經不調、痛經、帶下、產後出血、疝氣、水腫等症狀。

需要注意的是,孕婦不宜按揉陰交穴。

以下是古籍對陰交穴的記載:

  • 《針灸甲乙經》:陰交穴位於臍下三寸,屬於任脈。
  • 《千金要方》:陰交穴位於臍下三寸,屬於任脈。主治臍下痛、腹瀉、月經不調、痛經、帶下、產後出血、疝氣、水腫。
  • 《針灸大成》:陰交穴位於臍下三寸,屬於任脈。主治臍下痛、腹瀉、月經不調、痛經、帶下、產後出血、疝氣、水腫。

臨床應用方面:

  • 月經不調:每天在陰交穴上用艾條灸燒10-20分鐘,可緩解月經不調。
  • 痛經:每天用手指按揉陰交穴3-5分鐘,按摩2-3次,可緩解痛經。
  • 帶下:每天用手指按揉陰交穴3-5分鐘,按摩2-3次,可緩解白帶增多。
  • 產後出血:每天用手指按揉陰交穴3-5分鐘,按摩2-3次,可緩解產後出血。
  • 疝氣:每天用手指按揉陰交穴3-5分鐘,按摩2-3次,可緩解疝氣。
  • 水腫:每天用手指按揉陰交穴3-5分鐘,按摩2-3次,可緩解水腫。

陰交穴是人體任脈上的一個重要穴位,具有調經止痛、利水消腫、調理氣血的功效。可用針刺方式,也可用艾灸方式,還可以用手指按壓和按摩的方式進行保健。然而,孕婦不宜按揉陰交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