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大橫」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大橫穴

經穴名:大橫,又稱腎氣,出自《針灸甲乙經》。

經絡歸屬:足太陰脾經,足太陰與陰維之會。

定位:位於腹中部,距臍中4寸,或者根據《針灸資生經》的說法是在腹正中線旁開4.5寸。

解剖:位於腹直肌外緣,深層有腹內斜肌、淺層有腹外斜肌腱膜,並且布有第十肋間的動、靜脈和神經。

主治:大橫穴主治腹痛、泄瀉、便祕、痢疾,以及腸蛔蟲症等消化系統疾病。

操作方法:針灸時可直刺0.5-1寸,使用艾炷灸3-5壯,或使用艾條灸5-10分鐘。

穴義解析

《針灸甲乙經》指出,大橫穴位於臍下四寸處,被稱為腎氣。《針灸資生經》則表示大橫穴位於臍下四寸五分,是足太陰與陰維之會。足太陰脾經與陰維脈都起源於足太陰脾經的大包穴,然後沿著腹部向下,最終匯聚在大橫穴處。足太陰脾經主要負責調節水濕的運化,而陰維脈則主要調節陰陽,因此大橫穴具有調理脾胃、疏通經絡、理氣止痛的作用。

臨床應用

大橫穴常用於治療消化系統疾病,例如急性胃腸炎、慢性胃炎、胃痛、腹瀉、便祕、痢疾、腸炎、腸痙攣和腸蛔蟲症等。此外,還可以應用於治療肝炎、膽囊炎、膽結石、腎炎、腎結石、痛經、盆腔炎、子宮內膜炎、附件炎和不孕症等疾病。

針灸方法及注意事項

針灸時建議直刺0.5-1寸,也可使用艾炷灸3-5壯,或使用艾條灸5-10分鐘。另外,懷孕的女性應該謹慎使用大橫穴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