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醫典籍《陰證略例》的簡介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陰證略例

元代王好古所著的《陰證略例》是一本醫論著作,成書於公元1236年。王好古在書中認為陰證傷寒難以辨識與治療,因此他參考前人的學說,結合自己的見解,專門討論陰證,並以病例作為例證。這本書詳細地描述了陰證的特徵,首先列舉了《內經》中的陰陽脈例,然後介紹了張潔古和王好古自己的內傷三陰例,接著引用了伊尹、扁鵲、張仲景、許叔微和韓祗等人的例子,使得陰證的病例變得齊全,辨證方法和治療方藥都審慎詳細,有一定的條理,書末還附有作者的治療實際驗證。現在已經有光緒《十萬卷樓叢書》本、《三三醫書》本和《醫學大成》本等不同版本存在。1949年以後也有排印本。此書另有經過刪節的《濟生拔萃》本。

陰證略例的內容

陰證指的是陰邪盛衰的狀態。當陰邪盛衰時,陽氣就會衰弱,所以脈搏會微弱,臉色呈現青白,身體感到寒冷,口腔不渴,小便清長,大便溏薄,舌頭呈淡白色,舌苔白滑,脈搏感覺沉細無力。

治療陰證主要以溫陽散寒為主要方法。如果是陰寒傷身,可以使用附子、乾薑、白朮、甘草等藥物;如果是陰虛內寒,可以使用黃芪、桂枝、白朮、甘草等藥物;如果是陰陽兩虛,可以使用人參、白朮、甘草、生薑、大棗等藥物。

辨識陰證主要依賴脈搏的特徵。如果脈搏感覺沉細無力,則可能是陰證;如果脈搏感覺浮滑、跳動快,則可能是陽證。

治療陰證時,根據急病或者慢性病情況採取不同的方法。如果陰證病情急速加重,則首先應該採取溫陽散寒、解決表層的邪氣;如果陰證病情進展緩慢,則主要應該補益陰虛和陽虛,鞏固基本病情。

關於陰證的預後,取決於陰邪的盛衰和陽氣的存亡。如果陰邪盛而陽氣衰,預後不良;如果陰邪衰而陽氣盛,預後良好。

陰證略例中所述僅供參考。具體的用藥應該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