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大都」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大都 大都是足太陰脾經的穴位,位於足內側緣,當足大趾本節(第1蹠趾關節)前下方的赤白肉際凹陷處。大都穴布有足底內側神經的趾底固有神經,以及足底內側動、靜脈的分支。主治胃痛、腹脹、嘔吐、泄瀉、便祕、熱病無汗、手足逆冷等問題。處方包括直刺0.3-0.5寸、艾炷灸3-5壯,或使用艾條灸5-10分鐘。

定位: 大都穴位於足內側緣,當足大趾本節(第1蹠趾關節)前下方的赤白肉際凹陷處。

解剖: 大都穴包含足底內側神經的趾底固有神經,以及足底內側動、靜脈的分支。

主治: 大都穴主治胃痛、腹脹、嘔吐、泄瀉、便祕、熱病無汗、手足逆冷等問題。

操作: 直刺0.3-0.5寸,使用艾炷灸3-5壯,或使用艾條灸5-10分鐘。

附註: 根據《靈樞.本輸》的描述,大都穴位於足內側,當足大趾本節之後下陷處,主治胃痛、腹脹、嘔吐、泄瀉、便祕、熱病無汗、手足逆冷。

穴位配伍:大都穴可以與足三里、公孫穴配伍使用,具有健脾和胃、止瀉的作用。也可以與太沖、內關穴配伍使用,有和胃降逆、止嘔的作用。

功效:健脾和胃、止瀉、止嘔。

主治:胃痛、腹脹、嘔吐、泄瀉、便祕、熱病無汗、手足逆冷等問題。

注意事項:懷孕的女性應謹慎使用大都穴。

現代研究: 現代研究顯示,大都穴具有鎮痛、抗炎、抗菌、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抗衰老等作用。

臨床應用: 大都穴在臨床上主要用於治療胃痛、腹脹、嘔吐、泄瀉、便祕、熱病無汗、手足逆冷等症狀。

  • 胃痛:可以針刺大都穴並使其出血,使用三棱針進行治療。